案例科普一文全面了解结肠镜检查前中

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每年有38万人被诊断出结直肠癌,19万人因它死亡。由于消化道肿瘤在内的很多肿瘤在早期阶段,都无任何症状,而一旦表现出症状,已经到了中晚期。对结直肠癌认识不足,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重视不够,导致了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年版)指出,预防结直肠癌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结肠镜筛查发现早期病变(腺瘤),并将其尽早切除。

由于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接受肠镜检查,很多人「闻镜色变」,认为做肠镜太麻烦了,又要喝泻药,又要禁食,十分抵触。今天,笔者就分别从镜检前、中、后三个部分,详细的带你了解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前:详细的肠道准备攻略送给你如何喝泻药?以早上10点检查肠镜为例,前一晚将晚饭安排在6点,可进食少量稀饭、水煮鸡蛋等少渣饮食。7点钟开始服用泻药(2盒),将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每盒6大包+6小包)倒入纸杯,加入毫升温水,30分钟内喝完后,开始口服第2盒。一般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排泄,3个小时左右泄完,不影响晚上11点睡眠;检查当日早上5点开始服用泻药(2盒),直到排泄物为无色或黄色透明水样便,肠道准备结束。如何禁食禁水?肠镜检查当天应禁食,普通肠镜检查后,若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可正常进食;无痛肠镜以及取病理活检者,检查后2小时可正常进食;若在内镜下切除息肉等手术,禁食24小时,流食3天,期间输液治疗,以补充能量。便秘、腹泻者怎么办?对于便秘者,可能需要更多次排便才能达到目标,可预先使用缓泻剂(番泻叶、乳果糖)或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比如莫沙必利)提高效果;长期腹泻患者也要按要求服药,否则肠道黏膜被遮挡,看不清肠道内病变。做完肠镜之后呢?做完肠镜检查后的当天出现轻度腹痛、腹胀为正常现象,与检查时注入空气等操作有关。做完肠镜之后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在1小时后就可以正常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稀饭等;检查前后,有严重不适症状者应及时告知。结肠镜检查中:哪些患者容易感到不适偏高偏瘦的患者:肠镜插镜时没有插胃镜时的恶心,仅仅就是有肠子充气的胀痛,在通过结直肠拐弯时,会感觉到轻度不适或疼痛,但是可以耐受。对疼痛特别敏感的人,大部分都是结直肠又长又弯的人,也就是个子偏高偏瘦的人,相反,个子不太高的小胖子(中年男性)感觉就不明显,原因很简单,肠管比较粗短胖,锐角弯少,肠镜的插镜相对容易。心理紧张的患者: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情绪紧张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高,可使整个消化道可能出现各种不适感,比如肠道有腹痛腹胀感、有时会盘成一团(结袢);对疼痛过于敏感年轻女性,一些非常怕疼的男性都容易紧张,这就需要患者尽量放松深呼吸,必要时护士会配合按压,尽量在最短时间完成插镜过程。肠道准备不好的患者:检查前2天起避免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水果、蔬菜、全麦类),宜选择低渣膳食(稀饭、面条、蒸鸡蛋)。检查前1日晚餐予清流质(米汤、豆浆、藕粉),不宜喝牛奶或肉类(蛋白质容易产生泡沫),禁食深色、红色或多籽食物,如紫菜、西瓜、西红柿、猕猴桃等。清洁的标准是无色稀水样,如果不清洁,黏膜表面就不清晰,就会延长操作时间和漏检,操作视野不良,肠道准备太差时,医生会注水冲洗一下黏膜,肠管接触外界水气容易发生痉挛,所以操作时间一长,难受的时间也延长和加重。「水多多了两道弯」的患者:肠道准备需要在检查前1晚,以及检查当日,分别用2盒泻药与3斤温水完全混合溶解(毫升×2次),如果没有控制少渣饮食,或者既往便秘、或者喝了泻药后没有来回走动(需要促进排泄),或者临检查前没有再去排泄一次,肠道就会积存大量粪水,水多坠在肠道中,人为在肠道「多了两道弯」,肠镜在里面「挑着」就难受。另外,少部分弯曲较急或肠管过长的患者,这时候医生一般会要求患者左侧卧位翻成平躺,或者右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来改变肠管走形,使肠角钝化容易进镜,「来回翻身加重坠着疼」也难受。而退镜一般不会疼痛,只会有些腹胀,这时医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仔细检查肠腔,结束之前将肠道的气体尽可能吸净。下图中的患者肠道中有较多粪水,不仅会给检查结果带来影响,患者自身在检查过程中也会感到不适。图片来源:作者提供而下图中的患者虽然肠道内也有粪水,但经过内镜医生冲洗处理后,肠道黏膜显示得清晰,检查效果就非常好。图片来源:作者提供难操作的患者:腹围特别大的肥胖患者腹壁松驰(结肠冗长);曾经做过腹部手术、妇科手术、回盲部有肿瘤的病人(肠道可能粘连);老年人肠道蠕动弱、器官老化,肠道可塑性低,对疼痛不敏感(反而掩饰了成袢带来的危险)。当然,内镜医生的技术和手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俗话说胃镜的难度系数是1,肠镜的难度系数就是2.5,因此,医生自身的技术也必须要过硬。结肠镜检查后:早癌筛查不能等下图中的患者既没有腹痛也没有便血,但在一次肠镜筛查中发现占位性病变,腹腔镜术后病理报告:(右半结肠)中低分化腺癌,浸透肌层达浆膜下脂肪组织,查见脉管内癌栓,淋巴结未见转移。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另一个案例中的患者也是仅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变细的症状,肠镜检查显示结肠肿瘤,结肠癌根治术后病理显示:肿块面积6.5×4cm,大部分区域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为粘膜内癌,肠系膜淋巴结均未查见癌细胞。图片来源:作者提供由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早癌筛查的重要性,但在疫情期间,防癌筛查能不能再等等?无症状患者需要做结肠镜筛查吗?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切除吗?疫情期间,防癌筛查能不能等?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持续的,同样,癌症的防控也是持续的,防控的措施也在更新。比如需要做胃肠镜检查的居民,配合测量体温和流行病史的询问,佩戴好口罩,每人至少间隔1米以上的有效间隔。体检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检查室操作,每一例检查结束后,对操作间及检查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严防交叉感染事件发生。无症状患者也需要做结肠镜筛查吗?大量研究表明,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一步一步演变的,息肉一般分增生性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炎症性息肉(这类息肉炎症控制后有自行消退可能)、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等类型。较小的腺瘤大多都是在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做肠镜时,内镜医生能从息肉表面的形态、色泽和微结构(腺管及微血管分型),就能非常有效地从外观上判断是否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切除吗?腺瘤性息肉没有自行消退的,因为它属于粘膜腺体的瘤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腺瘤性息肉是从小息肉→大息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这个过程大致需要5~10年时间,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大多数人没有特别的胃肠道症状,较大的腺瘤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可能引起便秘。即便早期结直肠癌,也可能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没有肺癌高,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结肠癌的病程比较长,如果在癌症早期,及时发现和及时手术,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就可以避免进展为癌症中晚期和远处转移,这也体现了防癌筛查的强大优势。因此,建议属于高危人群的患者定期接受内镜检查。编辑:鹤儿投稿:heer

.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hf/10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