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一直是分不开的,弧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细菌,其致病性如何,与养殖对虾病害的发生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又应该如何防控弧菌病的感染呢?
不少的养殖老板一直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我想利用几篇小文章来描述一下我所掌握的信息。
弧菌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状。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弧菌是海洋环境中的最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近岸及河口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是海水和原生动物、鱼类、虾蟹类等海洋生物的正常优势菌群。
弧菌是目前研究最多、了解较为清楚的海洋细菌,其分类学研究进展较快,被研究和描述的弧菌种类也越来越多。
到目前为止,已被正式命名的弧菌种类达到91种,被正式命名的有40种左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在已鉴定的确弧菌中,有一半左右的弧菌种类对养殖虾类具有致病性,常见可导致对虾疾病的弧菌种类包括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美人鱼弧菌、费氏弧菌、坎贝氏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鳗弧菌、产气弧菌等。
弧菌是条件型致病菌,并不是所有的弧菌都可致对虾发病,在养殖生态环境中,大部分弧菌是无害的,甚至某些弧菌对于虾类还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增强抗病力。
只有少数弧菌对养殖动物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弧菌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致病弧菌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同时因各种因素造成对虾本身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虾弧菌病害的研究结果证实,对虾弧菌病的发生与水体中致病弧菌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弧菌总数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弧菌的检测。
为什么要说弧菌的检测,是因为我们经常在一些养殖塘口看到培养弧菌的培养基,养殖户买回平板自己检测。弧菌作为一种细菌,最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采用培养基来培养。
TCBS是一种经典的弧菌鉴定培养基。大部分的弧菌在TCBS平板上生长,菌落呈现绿色、黄绿色或者黄色等颜色,这是因为有些弧菌可以利用培养基中的蔗糖产酸,使培养的pH降低,指标剂变黄色,而不能利用蔗糖的则仍呈现绿色。
如引起对虾急性肝胰腺死综合症的副溶血弧菌在TCBS上就呈现绿色,而另一种虾类病原溶藻弧菌就呈现黄色。
有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黄色菌落可以发生变化,变成黄绿色,这主要是由于培养基pH的变化而造成的。
所以,如果在弧菌培养时间长了后发现黄色的菌变成了绿色的菌,就怀疑是存在副溶血弧菌,这是不科学的。
现在也有一些快速的细菌鉴定设备,但是在鉴定数量较少的养虾生产上不适用。一般研究型实验室多是采用板条方法或者采用PCR技术进行弧菌的检测,这可以鉴定到具体的细菌种。
在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中我们提到,并不是所有的弧菌都是致病细菌,这里弧菌和致病弧菌是两个概念。对虾弧菌病的发生与水体中致病弧菌的总数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弧菌总数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不少养殖户在进行杀菌、病毒的操作过程中喜欢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而传统的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杀病毒或者是细菌不具有广谱、高效的特性,最新的技术是采用银离子,通过带正电荷的银离子吸引负电荷的病原体后进入病原体内将病原体的官能细胞杀灭从而实现高效、无刺激、彻底的杀菌的效果。在养虾生产中,我们的养殖户往往是“谈弧色变”。
其实,我们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