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肝素结合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在评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1224/4749366.html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332.html

蚌医院急诊外科最新研究发现:HBP和PCT可分别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敏感性,有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

背景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继而引发的胰腺自体炎症系统紊乱,若不及时控制,常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临床治疗棘手,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炎症反应是胰腺炎最本质的发病机制,贯穿着整个病程,炎症因子在胰腺炎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是合并感染,感染不仅促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浪费医疗资源,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早期识别感染的存在,及时予以干预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控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有研究显示: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在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早期尿脓毒血症的诊断方面效能较高,可作为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在早期预测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LIUXW等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中HBP和PCT的数值明显升高,且两者的持续升高与严重感染有关。但目前尚未见PCT联合HBP在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方面的相关研究,故而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HBP及PCT的动态变化,评估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感染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年12月—年12月在蚌医院急诊外科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64例,根据是否合并胰周感染,分为单纯急性胰腺炎组和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各32例,分别于诊断时当天(D1)及治疗后第7天(D7)测定患者HBP及PCT的血浆浓度,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的患者积极干预治疗,比较2组HBP及PCT的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其的临界值、特异度和敏感度。

结果12组HBP、PCT比较

2组HBP和PCT在D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和PCT在D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HBP及PCT在D1和D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HBP、PCT的ROC曲线分析

2种指标根据ROC曲线计算AUC面积及其评估效能,结果显示HBP及PCT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感染有一定的诊断评估价值。H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截断值为71.88,敏感度为90.60%,特异度为78.10%;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截断值为3.,敏感度为81.30%,特异度为96.90%;HBP联合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截断值为.92,敏感度为96.90%,特异度为65.60%,见表2、图1。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率已明显提高,但考虑生活、饮食等习惯的改变,特别是高脂性胰腺炎近年来明显增多,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且鉴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一直以来都是急诊外科、胰腺外科等相关科室的研究热点,也是临床治疗上的难点。目前的研究文献显示,急性胰腺炎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多有2个死亡高峰,一个是胰腺早期局部炎症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另一个死亡高峰在于胰腺炎发展中后期的合并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现关于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诊疗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病死高峰较前也有所下降,但合并感染在胰腺炎整体病死率中的比例却逐步升高,主要原因在于急性胰腺炎中后期的感染,使机体遭受二次打击,同时由于合并的感染多为耐药菌群的院内感染,导致其在治疗方面更为棘手。有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20%。由此可见,早期预测和诊断感染在急性胰腺炎的后期干预治疗中尤为重要。

HBP是指来源于中性粒细胞的颗粒蛋白,主要储存在内分泌小泡和嗜天青颗粒中,是人类先天性免疫的重要部分,具有显著的趋化特性、抗菌活性以及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物学作用。HBP作为趋化因子,可通过激活诸如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诱导细胞骨架重排及形成单层内皮细胞间隙,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和组织水肿,最终可导致患者低血压,甚至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刘美等通过整合分析例开颅术后患者和46例未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证实了HBP可以辅助诊断颅内感染,特别是在鉴别颅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方面有重要意义,其数值的升高幅度与颅内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HBP在诊断感染和脓毒症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证实了HB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临床分级方面优于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同时在病情的早期评估、预后评价及疗效观察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已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胰腺炎合并感染时,HBP数值较单纯急性胰腺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HBP可用于预测急性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

PCT是一种由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可通过甲状腺C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极低(<0.1ng/mL),但当遭遇细菌感染时,PCT水平会明显升高,其可作为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宋晓超等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证实:PCT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血流感染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有利于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血流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研究显示,PCT水平和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相关,而且其长期升高有助于增加诊断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本研究结果也证实,PCT是可以当作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根据ROC曲线显示:HBP和PCT这2个指标在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方面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HBP的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性较差,PCT的敏感性比较低,特异性较高,所以本实验还比较了两者联合在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价值。结果显示,2个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敏感度,为早期临床干预和预后评估提供较为理想的依据。

综上所述,HBP和PCT可分别作为预测和评估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敏感性,早期检测HBP和PCT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在未来急性胰腺炎开展精准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感染部位非特异性等不利因素,故需更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

[1]李磊,郑传明,夏群,等.肝素结合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在评估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预测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18(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hf/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