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
上到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中到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下到网友“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无不凸显了酒文化的显赫地位
无论是结婚宴请、亲朋聚会、还是失恋分手
无论是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世事纷扰
都能在觥筹交错之间
欢饮而谈,尽兴而归
那么今天就来聊聊“酒”与“健康”的哪些事儿!
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化学成分是乙醇。
part1
酒的人体之旅:
被人喝下去→进入胃部→进入肠道→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进入血液循环后有两个结果
1、10%的酒精以汗液、呼吸等形式排出体外
2、90%进入肝脏,由肝脏进行处理
肝脏处理乙醇也需要两步
第一步是由乙醇脱氢酶(ADH)将乙醇转变成乙醛。
第二步是由乙醛脱氢酶(ALDH)把乙醛转化成乙酸,乙酸是身体正常代谢就会产生的物质,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排出体外。
part2
喝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我们先看两个文献
1、年发表在《营养学(Nutritio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总结了18个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总共纳入包括名冠心病患者的21万个对象,结果显示,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的冠心病风险要低17%~31%,而在每天饮酒量为12~g酒精时,其风险降低最显著的是每日饮酒36g,而降幅最小的是饮酒量最多的每日g。
简言之:
少量饮酒确实有利于减少冠心病、心衰、中风的风险。但是,在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和肿瘤方面的研究中,无论量多少,饮酒都是有害的。
2、今年8月,全球医学期刊TheLancet(柳叶刀)发布了一项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表示,少量饮酒可能会对II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即使是适量饮酒,酒精对健康造成的整体危害也超过了这些益处。
并且,酒精对于人体的损伤是蓄积的,少量常年饮酒即使短时间内没有明显伤害,但是长时间的积累会导致严重的损伤。
结论:
喝酒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一定益处,但对于身体其他方面的损伤更大。总的来说,害处大于益处。
害处大于益处,所以喝酒等于有害。
大量数据和既往研究证明酒精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头颈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有直接关系。同时它极可能会引起胃癌和胰腺癌。
吓得我粉都掉了
有人问少喝一点行不行?从健康方面来说,酒精对人体的损伤是蓄积的,只有不喝才最安全。
如果是真喜欢喝,那也要适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是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如果换算成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高度酒,就在一两以内,换成啤酒也就是一瓶左右。
所以,饮酒有害健康,这是肯定的,一滴也有害,真正的安全度量是不喝。
不过,喝不喝,喝多少,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一些事物有风险,还选择去做,只是为了及时行乐,不负人生罢了。
part3
喝酒脸红怎么回事?
这要从肝脏处理酒精的两个步骤说起了,上文提到,肝脏处理酒精有两步。
1、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乙醛;
2、由乙醛脱氢酶(ALDH)把乙醛转化成乙酸。
如果一个人乙醇脱氢酶少,那么他就会在第一步遇到阻碍。大量乙醇蓄积,会作用到人的中枢神经。
具体表现在:酒量差,一口倒
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氢酶少,就无法顺利完成第二步,乙醛蓄积作用于体内,导致皮肤黏膜血管扩张。
具体表现在:脸红、脖子红、甚至全身红。
所以喝酒脸红跟酒量好坏没关系,只是皮肤黏膜血管扩张的表现
part4
酒量能被锻炼出来吗?
不能。
酒精要靠两种酶来代谢,沾酒就醉的人多半是存在酶缺陷,尤其是第二步代谢所需的乙醛脱氢酶,由于基因不能改变,酒量也就不可能通过多喝酒“锻炼”出来,这种所谓“锻炼”只是让人对醉酒的不适从厌恶到麻木而已。
part5
解酒药真的有用吗?
没用。
至今还没发明出真正的解酒药,而目前的解酒药吃过后确实舒服很多是因为有止痛、利尿的成分,能缓解头痛恶心症状。
part6
喝酒后能不能洗澡洗头?
醉酒最好不要。
饮酒后血压会暂时下降,洗热水澡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如果自身的心血管调节能力本来较弱,两种血液降低效应叠加在一起时容易出现血压过低、大脑短暂缺血,加上酒后平衡能力差,可能发生晕厥以及跌倒、误吸等继发性伤害。因此,醉酒情况下,不建议马上洗热水澡,如果只是坐着洗头的话问题不大。
part7
喝酒有助睡眠靠谱吗?
不靠谱。
酒精短时间内会帮助入睡,但是很快就会代谢掉,使后半夜睡得更浅。长期使用酒精助眠,还会培养出对酒精的耐受性,不得不喝更多的酒来达到帮助睡眠的效果。甚至上瘾,得不偿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