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和营养效果分

杨兰,张霞,郝福庆

医院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和营养支持效果。

  方法:选择例需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此外,选择同期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43例作为鼻胃管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鼻胃管组采取常规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置管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和鼻胃管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置管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鼻胃管组患者置管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能有效缩短置管手术时间,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置管手术的痛苦。置管后患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

通讯作者:郝福庆(

qq.   鼻空肠营养是一种并发症发生率低、吸收营养有效以及操作步骤简单的为重症患者提供营养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肠内营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管放置,传统的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直接使用异物钳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需要反复进行推送,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改良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置管术,在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探讨分析内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及其营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年7月至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例,其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为31~78(49.86±12.40)岁,其中感染性休克39例、急性胰腺炎32例、胃癌胃大部分切除18例和脑外伤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0.74±13.21岁,其中感染性休克18例、急性胰腺炎17例、胃癌胃大部分切除10例和脑外伤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8.37±11.28岁,其中感染性休克21例、急性胰腺炎15例、胃癌胃大部分切除8例和脑外伤8例。此外,再选择同期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43例作为鼻胃管组,其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48.63±10.93岁,感染性休克17例、急性胰腺炎14例、胃癌胃大部分切除9例和脑外伤3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置管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内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时,自患者鼻孔进入约45cm后置入内镜,通过内镜观察患者未并发梗阻病变后,将鼻空肠营养管以及内镜送至十二指肠处,使用鼻肠管夹固定鼻肠管,然后将内镜退至胃腔,松开异物钳退至胃腔内,然后使用异物钳将鼻肠管夹住,再将鼻肠管以及内镜送至十二指肠,如此反复操作,选择适合的位置放置鼻空肠营养管。

  1.2.2 观察组:患者于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方法参照文献。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时,将内镜随鼻空肠营养管送入患者胃腔内部,内镜进入胃腔后,使用活检钳夹住鼻空肠营养管上线头直至十二指肠,通过内镜引导,每次进入5cm,而无需反复退镜送镜,将营养管置入适合的位置。鼻胃管组患者采用PAHSCO公司所生产的胃管,从患者鼻腔置入鼻管,以鼻至剑突为深度标准,使用听诊器及剑突下注射器注入空气时出现气过水声为标准,然后以回抽的液体pH<5确认,固定导管待用。三组患者置管后均采取相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三组患者置管手术时间以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2)比较三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三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三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和鼻胃管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鼻胃管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P<0.05;与鼻胃管组比,#P<0.05

  2.2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9.23%),观察组为6(11.11%),鼻胃管组为4(9.30)。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3 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变化:三组患者置管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鼻胃管组患者置管后各时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x±s)

与置管前比,*P<0.05;与观察组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

  3 讨论

  重症患者的机体代谢反应特点是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消耗、代谢率升高、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脂肪分解等,因此,给予重症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已成为抢救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以往一般采取肠外营养方案,但长期禁食可能引起患者肠屏障功能受损、肠黏膜萎缩、消化道细菌移位而增加感染发生危险性。因此,多项研究显示,对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首选仍为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符合机体的生理状态,能维持肠道黏膜结构以及功能的完整性,从而能有效防治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的危险性。机体内大约70%免疫细胞以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均分布于肠黏膜以及肠系膜淋巴组织中,通过肠内营养可维护肠道功能,从而能够有效调控机体应激反应,增加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将进一步阻止感染的发生。采取肠内营养既能给予患者全身营养支持,又能保护黏膜屏障。因此,给予重症患者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结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探讨分析内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及其营养效果,分析改良鼻空肠管置管术与传统鼻空肠管置管术对患者的影响及其营养效果,并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和鼻胃管组患者置管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致一次性置管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期禁食导致的胃胀气、胃瘫以及十二指肠、胃窦严重梗阻等导丝不能通过。另外,手术者的操作经验也是影响一次性置管成功的重要关键,可采取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等方式获得置管的成功。本研究结果提示,改良鼻空肠管置管术手术时间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优于鼻空肠管置管术。鼻空肠管置管术通常是在内镜直视下放置营养管,且异物钳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极易损害营养管,导致营养管在置入过程中折损,导致患者手术时间延长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而放置鼻胃管由于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一次性成功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三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置管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鼻胃管组患者置管后各时间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提示三种置管术置管后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影响,且三种置管术均能够获得显著的营养支持效果,但鼻空肠营养管置管其置管后营养效果较鼻胃管更佳。

参考文献

黄德旺,梁振杰.经胃镜结合缝线捆绑快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应用体会.海南医学.;27(6):-;.

王莎,袁刚.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2(35):-.

汪志明,李宁.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与管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8(12):-.

薛洪范,公维鹏,燕博,等.无痛胃镜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12例.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52(3):90-91.

PuiggròsC,MolinosR,OrtizMD,etal.Experienceinbedsideplacement.clinicalvalidity.andcost-efficacyofaself-propellednasojejunalfeedingtube.NutrClinPract.;30(6):-.

凌跃新.童赛雄,陈诚,等.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价值.中国临床医学.;20(4):-.

张萱,向明芳,周华丽,等.电磁导航定位法在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50(7):-.

赵志峰,宫照杰,杨卓,等.内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两种技术的比较.中华消化内镜杂志.;31(4):-.

夏晓华,倪春华,刘龙,等.经鼻空肠营养管在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8(2):-.

HuB,YeH,SunC,etal.Metoclopramideordomperidoneimprovespost-pyloricplacementofspiralnasojejunaltubesincriticallyillpatients:aprospective,multicenter.open-label,randomized.controlledclinicaltrial.CritCare.;13(19):61-63.

冯源,吴楠,陈晋峰,等.术中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或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影响.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1(1):8-12.

冷英杰,丁婷,缪羽,等.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东南国防医药.;7(5):-.

WangXH,LvZW,QuB,etal.Animprovedmethodofnasojejunalfeedingtubeplacementforpatientsrequiring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AsiaPacJClinNutr.;23(3):-.

张秀军,李淮安.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使用鼻空肠营养管与鼻胃管的比较.中国临床医生杂志.;8(10):43-45.

滕进波,张丽红,张文君,等.经结肠镜活检孔道鼻胆管辅助快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技术探讨.国际消化病杂志.;34(1):70-71.

PEN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hy/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