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SAS、SDS评分的影响,取得理想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出台的关于胰腺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依据。经观察两组患者兼因饮酒过量、用餐后上腹部出现不适状况,临床接受血尿检测、CT检查和腹腔穿刺等多项检查后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重度免疫障碍类疾病;②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或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③患者没有能力或其他原因无法接受随访。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为23~71岁,平均(34.9±5.7)岁;其中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3例,合并胰性脑病患者2例,合并急性呼吸障碍疾病6例。观察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为26~73岁,平均(34.7±4.8)岁;其中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2例,合并胰性脑病患者4例,合并急性呼吸障碍疾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项目包括饮食调理、抗感染治疗、肠胃护理、氧气供给、抗休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均衡、生长抑制药物等等。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标准:按体重28kcal/kg设置,热氮比控制在∶1~∶1之间。具体治疗流程如下:在空肠内放置营养管用于营养治疗,并借助X线透视操作对营养管放置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营养治疗的需要,营养管置入后将ml的生理盐水滴入其中使得患者肠道对营养管进行很好的适应,随后选择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肽氨基酸营养制剂缓慢均匀的输入肠内,输入速度以20~30ml/L为最佳选择,同时在输入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对肠内营养治疗的反应状况,一旦发现患者异常反应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包括调整输入速度、药物种类等。持续营养治疗7d后对输入的营养制剂进行调整和变换,根据患者临床接受营养治疗效果制定向正常饮食的过渡的计划,同时对过渡阶段患者临床表现及各项身体指标状况进行适时检测。对照组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48h后给予营养治疗即延迟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后24h实施营养治疗即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比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及延迟肠内营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其中APACHEⅡ包括急性生理变化、慢性健康状况、年龄三个项目评分总和,分值同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即分值低则预后效果好。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RP(C反应蛋白)、TP(血清总蛋白)和ALB(白蛋白)含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计量资料取(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和(或)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P和ALB指标含量可知,观察组患者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P和AL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治疗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患者感觉到腹部出现强烈的疼痛感,伴随发烧、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同时经过血尿检测发现患者机体内尿胰酶和血胰酶含量显著提升。急性胰腺炎患者因为抗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有限,加之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升高,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综合征,此时如果机体缺乏营养供给势必造成负氮平衡现象,严重者对身体各脏器机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最终可能引发患者不治身亡。由此给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必要的。当前临床常用的营养治疗包括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前者可以快速缓解患者预后期营养不足的病症,但长期采用该类型营养支持极易破坏原有肠道内部菌群的组成和分布,使得肠黏膜保护层受到损伤,导致肠黏膜萎缩和感染。后者在为患者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对肠道黏膜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此外该类营养方式对肠道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进而降低和改善各类肠道炎性反应。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P和ALB指标含量可知,观察组患者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P和AL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相关技能指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关医学调查显示重症型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这与该疾病发病猛、病况复杂、病情恶劣、医疗成本高、不良反应率高、死亡率高、身体长期存在不同程度不适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焦虑和抑郁作为临床治疗中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良情绪,且男性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相对女性更强烈,因为男性患者通常作为家庭支柱成为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和责任人,在疾病治疗期间不仅面临着疾病的困扰还需要考虑到家庭生活等现实经济问题,使得患者在相关SDS、SAS评分状况较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降幅更显著(P<0.05)。由此可见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SAS、SDS评分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提升机体营养状况,增强体质的同时帮助患者处理不良情绪,降低SAS、SDS评分,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Author
原作者:刘司超
原作者单位:医院消化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