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穿刺,6条标本同轴定位针的使用

“啪—”、“啪—”……一声声清脆的击发声,伴随着进针、击发、出针,整个穿刺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短短的5分钟,六条饱满的胰腺组织出现在眼前,临床医师与病理科医师均竖起了大拇指。超声引导下胰腺肿块穿刺活检及其标本

这是一例胰腺肿块的穿刺活检病例。患者是一名69岁的男性,因体检发现血肿瘤指标(CA19-9及CA)升高22天入院。超声、超声造影及MR、PET均显示胰腺头部及颈部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同时,检查中还发现肿块侵犯周围组织,其他脏器有可疑转移病灶,为了明确性质及病理类型,遂决定行超声引导下胰腺肿块穿刺活检。

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显示胰腺头部及颈部肿块

CT显示胰腺头部及颈部肿块

PET显示胰腺头部及颈部肿块

胰腺是间腹膜脏器,前方有胃、肠、肝脏等脏器,穿刺路径中常难以避免,而且胰腺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血管密布,有脾动、静脉、肠系膜动、静脉等,出血、胰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是公认的最困难的穿刺活检之一。但是,我们何以在短时间内取得6条高质量的标本?是因为我们使用了活检针的黄金搭档——同轴定位针来配合穿刺。黄金搭档--活检针及同轴定位针同轴定位针拔出针芯后同轴定位针是与活检针配套使用的定位针,包括外针套管和针芯。其外径仅比相同型号的活检针大1G,针体较活检针短5cm。穿刺时,同轴定位针作为“开路先锋”,先一步穿刺到达病灶边缘,为穿刺针开辟一个穿刺通道。在我们平时的穿刺工作中,经常会为了获得满足病理诊断所需的标本量,而需要进行多次地穿刺。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灶,如穿刺路径上较难避开血管或其他脏器的病灶、受心跳呼吸运动影响较难穿刺的病灶、隐藏于膈下若隐若现的病灶等,一次穿刺往往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多次地穿刺不仅耗时耗力,还极易损伤周围脏器、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有些患者因找不到再次穿刺的合适路径而不得不放弃。同轴定位针则牢牢锁定了穿刺目标,可以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活检针始终在定位针与肿瘤内取材,避免了活检针与穿刺路径上的正常组织的接触,降低了肿瘤沿针道转移的可能。将同轴定位针穿刺定位于肿块组织边缘后并调整好角度(如下图步骤1),拔除针芯、留置外套管针(如步骤2),将已上弦的活检针插入外套管针,击发取材(如步骤3)。上述操作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重复多次进行(如步骤4),即1次穿刺多次取材,弥补了单用活检针穿刺1次只能取材1次的不足。此外,有些患者还可以在穿刺的同时,通过外套管针这个人工通道抽吸囊液或给药,可谓一举多得。活检针配合同轴定位针使用方法单次穿刺,多条取材!同轴定位技术的应用,既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灶的穿刺成功率,同时也简化了操作,使穿刺活检这项技术性操作更容易学习掌握!

注:本文内容转载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s/1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