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戒糖

先搞清楚为什么要戒糖,再谈怎么戒糖。

戒糖绝对不是不吃碳水化合物,也不是不吃水果。

要戒的,是饮料和甜点中的添加糖。

看到这你可能有疑问,碳水化合物分解不就是葡萄糖吗,水果里也有很多果糖。

怎么它们就能吃,甜点就不让吃呢?蔗糖分解后不一样是葡萄糖和果糖。

其实“戒糖”这个词确实会带来一定的歧义。准确来讲应该叫“控制血糖平稳”。

各种饮料、甜品和碳水化合物都属于“糖”的范畴,但对人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下文我将从三个方面去讲述“糖”对人体的影响。

No.1糖的「种类」对身体的影响

米饭,水果、快乐肥宅水、甜点、奶茶......所有的这些糖,当你把它们吃下肚后,经过食管、胃、肠道,都会一步步分解成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进入体内提供能量。糖对人体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进入体内的单糖的种类、数量、速度。

先说说种类。

就像上文提到的,你可能会疑惑:水果里有糖,饮料里有糖,奶油蛋糕里也有糖,都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啊,何必非要吃米饭?早餐我吃一盆水果,再喝杯牛奶吃个煎蛋,多好,饮食多么均衡,又有蛋白质又有碳水化合物还有膳食纤维。

但其实,葡萄糖和果糖的代谢是不一样的。

葡萄糖从小肠进入体内后,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如果细胞能量不足,随时可以从血液里抓几个葡萄糖分子到“线粒体”这个工厂中燃烧释放能量。当然,每个细胞不是说想用就用,得先经过“大总管”胰岛素的同意。没有总管的许可,即使血液中倒处飘荡着葡萄糖,细胞也无法强迫它们到自己的小工厂里干活。

如果一下子来了很多葡萄糖,胰岛素会把它们领到仓库里储存起来。不过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存空间是有限的,大约也就囤个可用七八小时的糖原吧。如果仓库放不下了,胰岛素就会把它们带到脂肪细胞里待着。

和葡萄糖不同,我们的身体并未进化出处理大量果糖的能力。果糖只能由肝脏处理。肝脏经过努力,把其中一部分转化为了葡萄糖(约15%-40%)释放到血液中,剩下的果糖大部分都只能被转化成脂肪。

少量果糖无害。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果糖,你将很容易收获一个脂肪肝,还有肥胖症。果糖几乎是增肥效应最好的碳水化合物。

除了引起内脏肥胖,不安分的果糖在体内还干了不少破事,比如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风险等。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摄入的果糖超过60克,就会直接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不利的影响。

饮料和甜食中的蔗糖分解后有一半都是果糖。这是果糖最主要的来源。

那水果中的果糖呢?

膳食指南总是建议大家尽管放开肚皮吃蔬菜,但每天的水果却要控制在半斤左右,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要指望靠多吃水果减肥,也不要把水果榨汁。不吃肉光吃水果也真的是可以吃出脂肪肝的。

No.2糖的「数量」对身体的影响

不管是不是经常进厨房,你一定都听说过美拉德反应。

烤肉上刷一点蜂蜜,在高温下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散发着妙不可言的香味;用盐、糖、生抽抓匀鸡块,油锅烧热后煎至金黄,顿时厨房里充满了令人陶醉的气息;烤蛋糕、糖醋排骨、红烧肉......

能给食物增添色香味的美拉德反应无处不在。本质是还原糖(羰基)和蛋白质或氨基酸(氨基)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产生诸多风味物质的过程。

不仅在厨房,其实美拉德反应也在你的体内缓慢进行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糖化。

人体中的任何蛋白质都可以被葡萄糖/果糖“糖化”。这一过程会形成晚期糖化终末产物(英文缩写AGEs,可以引起炎症,造成血管损伤等),导致蛋白质的畸形和僵硬。同时,蛋白质被糖化后,自由基的形成数量会增加50倍,使细胞组织、其它蛋白质甚至DNA受损。

当血管壁上的蛋白质被过分糖化,它们就变得越来越僵硬,渐失弹性。慢慢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就找上门来了。

蛋白质过分糖化对大脑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不仅会造成认知功能下降,带来阿尔茨海默症,还可能跟抑郁症的形成有关。

我一直在强调“过分糖化”带来的危害。因为少量的糖化属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过程。只要新的蛋白质上岗,替换原来被糖化的蛋白质——你的身体还是好好的。

但是到了皮肤这儿,情况又有一点变化。

皮肤里的胶原蛋白每10年才轮换一次。如果长期被糖腐蚀,没有新的胶原蛋白分子及时上岗。而且还有大量的自由基在一边捣乱,于是——

你的皮肤逐渐失去弹性,肤色越来越黄,布满皱纹,脸上的肉松弛下垂。你看起来越来越老。(血糖每升高1mmol/L,“表象年龄”就增加5个月)

我们都知道皮肤需要“抗氧化”。女孩子们每天抹防晒霜,花大价钱买抗衰老的护肤品,吃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不都是为了抗氧化么?

现在,我们来花一点点时间,简单了解一下“抗氧化”、“抗糖化”、“抗衰老”分别是什么概念。虽不是一个讲护肤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s/10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