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高血压,到底怎么破?还是得先从了解它开始!
什么是高血压?人体的血液一直处于循环状态,而心脏是这个循环系统的泵,它把养分通过血液输送给各个器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血压(BloodPressureBP),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当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就被定义为高血压。高血压怎么形成的?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因为先天性遗传基因以及其他致病性增压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包括高盐高钠的饮食、超重肥胖、饮酒、缺乏运动等等!继发性高血压则是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
高血压有什么症状?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症状。但其实即使在症状很轻微的初期,升高的血压一直在损害我们的血管,高血压长期不控制,会产生危害到生命健康的并发症!高血压损害“血管内膜”过程图解↓↓↓
▲正常血压
▲血压升高冲击血管
▲血压越高对血管冲击越大,导致血管变形
▲高血压长期作用使血管内膜受损,瘢痕样增生导致血栓形成
▲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使血管壁增厚
持续不断地形成增生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血栓不断长大,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长期不控制,会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受损。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会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也就越大。高血压与干细胞得了高血压怎么办?需要记住两点:按医嘱吃药+健康的生活方式!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有一定的局限,因为药物种类繁多,不同机体对不同药物的适用性差异也较大,患者常处于“尝试新药—药效不佳—再尝试新药”的恶性循环中。长时间用药也会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效果下降。近些年,科学家针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了新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对治疗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干细胞可以分化诱导为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的功能。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活性物质,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抗血栓的作用。干细胞对治疗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所构成,内皮细胞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的平面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
当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脱落或功能缺陷时,血管中的血小板就会产生堆积,并且内皮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数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血栓以及高血压的形成。
干细胞可以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的功能,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产生足量的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多种活性物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的功能。干细胞还可以新生血管平滑肌细胞,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恢复血管的顺应性,增强血管功能。据新华社最新报道,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中风患者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有效减少脑部损伤,同时还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它能分化成许多种组织细胞。可向多个方向进行分化。它在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内皮和心肌等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研究从人脐带中分离出MSCs,且细胞含量、增殖能力优于骨髓MSCs,免疫原性比骨髓MSCs低,并且具有取材方便,无伦理学争议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