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中心

一、诊断方面

1、胃肠道专科体检(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

——早期发现胃癌、肠癌的最可靠方法

无痛内镜检查,就是在内(胃、结肠)镜检查之前和检查过程中,通过静脉给予一定量的短速效镇静剂和麻醉剂,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检查。整个过程很短,可于检查结束后数分钟内苏醒。

无痛内镜具有下列优点:①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检查的耐受性;②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③胃肠蠕动减少,便于发现微细病变;④减少了患者因痛苦而不自觉躁动引起的机械性损伤的发生。无痛内镜检查由于需使用一些镇静剂和麻醉药,是存在一定风险。但由于这些药物的使用剂量很小,且由技术熟练的专业麻醉师给药,并在多功能监护仪和麻醉机的严密监护下进行,检查室又专门配备了相应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因此,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小。

该项目适用于下列情况:精神高度紧张及恐惧心理;不合作的小孩;精神异常病人;血压偏高者;老年人;消化道异物取出、内镜下扩张术等内镜下治疗项目。禁忌证如下:凡急性消化道出血、食管胃食物潴留(如贲门失弛缓症、胸腔胃、幽门梗阻)、严重鼾症及严重肠粘连者。完成无痛内镜检查之后,患者应完全清醒后在亲属陪伴下方可回家,24小时内不宜驾车、从事机械性作业及需要计算、逻辑分析的工作。

2、胃肠道肿瘤筛查

——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与微创治疗,极大提高消化道癌的治愈率

在世界范围内,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早期筛查发现,肿瘤能在可治疗阶段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死亡率。筛查的重点为高危人群,即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患者。

3、常规高清电子胃镜、高清电子结肠镜检查。

内镜中心拥有经验丰富的消化内镜专家,拥有Olympus系列消化道电子内窥镜主机1套,富士能高清电子内窥镜主机1台,配备高清晰电子胃镜2条,电子肠镜2条,电凝电切设备和氩离子凝固电切设备(氩气刀)1台,可开展常规高清电子胃镜、高清电子结肠检查,并拥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系统,能规范、快捷地清洗消毒消化内镜,有效地杜绝了内镜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4、14C呼气试验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安全、无痛苦、可靠的方法

14C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很好的可重复性,并具有无创、简便及可定量检测的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领域,适合于不愿或未曾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5、电子染色内镜检查(电子染色、化学染色)

——更加清晰的显示病变,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染色内镜系指通过各种途径(口服、直接喷洒、注射)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粘膜,使病灶与正常粘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的性活检,在诊断消化道早癌方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阳性率。其优点为:

①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良恶性;

②能显示普通内镜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灶,有助于准确活检;

③可观察癌瘤浸润范围及深度,从而有助于术前决定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6、电子放大胃镜检查

——可光学放大倍,显著提高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目前的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对绝大部分消化道病变都能作出准确的诊断,但对一些微细病变,仍不易察觉,容易造成漏诊。近年来,放大内镜随着清晰度的提高和可操作性的增强,已开始进入临床应用时代。研究表明,放大内镜的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与实体显微镜所见相当,可清晰显示胃肠黏膜的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形态、分布等变化,结合黏膜色素染色,可起到光学活检的作用,比较准确地反映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背景,区分炎症性、增生性、腺瘤性和癌性病变,提高癌前期病变、平坦和凹陷性早期癌的检出率,此外,对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创伤、对萎缩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视性非活检依赖性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二、微创手术:

1、胃肠道息肉治疗(高频电切、氩气、微波治疗)

胃肠道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微创治疗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或微波切除术。术前禁食或行肠道清洁准备,在凝血机制无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术后进食少许流汁或禁食1~3天,限制活动量,静脉给予止血、抗炎、保护肠黏膜治疗,密切观察大便颜色、肠鸣音等,密切注意有无出血、穿孔发生。

结肠息肉切除术

2、胃肠道早期癌、间质瘤微创手术切除(ESD、EMR、MBM手术)

随着超声内镜的发展,不少消化道早期癌得以确诊。熟练开展消化道早癌的内镜微创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可完整切除早期癌灶,安全有效,避免了普通外科手术的创伤。

随着内镜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已使消化道表浅、微小肿瘤的检出成为可能。对这些肿瘤外科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病变并没有癌的转移。日益增多的研究证实,对这些局限性肿瘤用内镜进行局部处理可获得治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作为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的重要进展,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日本已成为消化道早期黏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已不能手术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局部微波烧灼则是一项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通过内镜活检孔将微波天线置于癌组织表面,局部温度立即上升至℃-℃,使癌组织中蛋白发生凝固、坏死并逐渐脱落。另外,微波治疗后的坏死癌组织可释放出变性肿瘤蛋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残留癌细胞、转移癌细胞起抑制作用。

早期胃癌ESD治疗

3、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硬化剂注射、皮圈套扎、组织胶注射)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反复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对这种危重症的治疗,临床长期以来依赖三腔管压迫治疗,尽管这种传统方法疗效肯定,但患者痛苦大,近期易发生再出血。近年来,经内镜注射硬化剂、栓塞剂及皮圈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获已得满意的疗效。

4、非静脉性消化道出血治疗(药物、止血夹、注射、氩气)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多由食管和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所致。其中,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是指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外的其他上消化道出血。其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撕裂以及其他一些少见的原因,如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粘膜剥脱、过敏性紫癜等。以消化性溃疡出血最为多见,出血的发生率随年龄急剧增加,死亡几乎均发生于年迈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的病人。

内镜是诊断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重要途径。内镜下止血常用的方法包括: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硬化剂或血栓形成剂,用热能探针如bicap或热探头做凝固,或联合治疗。另外尚有内镜下局部药物喷洒、机械止血、微波灼烧、激光止血、高频电凝止血等各种方法。根据不同病因、不同设备条件以及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

5、食管良、恶性(癌性)狭窄治疗(扩张、支架植入)

食管酸碱烧伤、炎症、动力障碍(贲门失迟缓症)、手术(吻合口狭窄)及肿瘤等均可导致食管狭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重者不能进水,营养障碍。通过气囊、探条扩张器扩张或放置金属支架治疗,可使狭窄解除,进食困难缓解。

6、胆结石微创取石术(EST、气囊扩张、网篮取石、球囊取石)

是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以后,由内镜活检孔插入造影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作胆胰管X线造影、胆汁细菌学和细胞学、胆道压力及乳头括约肌功能测定等检查,此外,可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胰管碎石取石术、胆胰管内支架安置引流术、鼻胆管引流术及胆道蛔虫取出术等治疗。疑为胆胰疾病者均属适应证。

ERCP+取石

7、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治疗(扩张支架植入)

胆道狭窄的传统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且手术治疗后狭窄也会复发,良性胆道狭窄手术后复发率为18%,再次手术复发率达26%,多次手术不但使手术难度增加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花费。近年来以内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胆道狭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某些选择性病例中已逐步取代手术治疗。

ERCP+胆道金属支架植入

8、阻塞性黄疸治疗(胆道扩张、支架植入)

恶性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黄、皮肤瘙痒、白陶土样便、多呈进行性加重及进行性消瘦、衰竭,合并感染者可出现寒颤、发热、腹痛,甚至休克症状。对于早期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主要为切除病变,取出合并的结石,胆管改道等。但恶性阻塞性黄疸被发现时多已晚期,且手术创伤大,中—重度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往往由于高龄、肿瘤的侵蚀、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使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不容乐观。目前,先采用介入的方法,缓解阻塞性黄疸,使全身情况改善,进一步判断肿瘤分期,有助于判断手术切除率,减少不必要外科创伤,减低术后并发症,对选治疗阻塞性黄疸方案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及支架置入是解除手术无法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很好的一种方法,并且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对患者体质要求低,主观干扰较小,不会丢失胆汁引起胆汁丢失综合征,与外引流相比内引流符合生理状况,没有长期带管引起的不适,也不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ERCP+球囊扩张

9、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

内镜超声检查(内超)在消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超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不能代替组织学诊断。内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EUS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EUS-FNA)的应用,已使组织病理学诊断成为可能。EUS-FNA的基本条件是:①超声扫描直视病灶;②针道清楚;③穿刺部位无血管;④病人无凝血障碍及出血倾向。禁忌症:①中等量以上腹水,全身状况衰弱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②有严重出血倾向者;③穿刺部位有急性炎症者;④精神高度紧张及不合作者。文献统计表明,EUS-FNA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约1.5%。并发症包括胰腺假性囊肿出血,发热、穿孔、并发急性胰腺炎等,一般不严重,能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愈。

胰腺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10、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癌、胰腺炎治疗

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引起的顽固性腹痛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超声内镜下腹腔神经节阻断术则可以通过向腹腔神经节注射化学药物而祈祷阻滞神经、缓解疼痛的作用,是缓解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所致腹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腹痛。

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治疗。

11、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囊肿治疗

胰腺囊肿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两类,假性囊肿多见,主要继发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由血液、胰液外渗以及胰腺自身消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崩解物等的聚积,不能吸收而形成,囊壁由炎性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内无胰腺上皮层衬垫,因此称为胰腺假性囊肿。常规治疗方法是外科内或外引流,由于早期不宜手术(因囊壁未形成,不便引流),据报道26%出现并发症,病死率为6%。与外科手术相比,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支架内引流治疗术具有疗效确切、微创、花费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胰腺假性囊肿主要的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12、贲门失迟缓症的微创手术治疗(POEM手术)

贲门失弛缓症是指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的一种疾病,患者可因长期咽下困难造成营养不良。

以往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内镜下注射药物、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等方法,但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梗阻,疗效不肯定,复发率较高;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端括约肌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也较高。POEM微创手术的开展,不仅大大克服了传统内镜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性,而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POEM手术无皮肤切口,通过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POEM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四、业务咨询与联系方式

1、医院寒亭院区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z/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