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胰腺癌五年内的存活率不超过5%。而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生存期约为4个月。正因其高死亡率,胰腺癌被冠以“癌王”的称号。
胰腺癌的可怕之处一、位置难以检测。
胰腺的位置非常特殊,只有两或三厘米宽。在常规体检中很难发现病变。
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混淆。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许多症状与上消化道症状相似,误诊率高。只有肿瘤生长到周围神经并引起剧烈疼痛时才被发现。
三、癌细胞转移快。
胰腺周围及肝、胆囊等邻近器官血管丰富,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方向。
四、手术难度大。
第一,胰腺是腹腔中最隐秘、累及血管和器官最多的脏器,解剖结构最复杂,手术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大出血,导致严重后果。第二,胰腺癌手术需要切除多脏器,包括带肿瘤的胰腺、十二指肠和一部分空肠等,同时要重建多脏器间的连接,如胆道、胰腺和消化道之间的通道。第三,手术涉及很多重要的大血管,包括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同时要避免伤及血管。如损伤这些血管,则可能发生大出血,同时引起相关脏器的缺血或淤血,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第四,胰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普外科手术,术后处理也是难点。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1、腹痛
通常为首发症状,常为持续、进行性加剧的中上腹痛或持续腰背部剧痛,夜间明显;仰卧与脊柱伸展时加剧,俯卧、蹲位、弯腰坐位或蜷膝侧卧位可使腹痛减轻。
2、消化不良
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加之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大多数病人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粪便恶臭、脂肪泻。
3、黄疸
约90%的病人在病程中出现黄疸。肿瘤压迫或浸润了胆总管,导致胆汁不能自胆道排至肠腔,淤积在胆管中的胆汁逐渐增多,压力增高致其中的胆红素等入血,从而出现黄疸(梗阻性黄瘟);但也可能是胰腺癌晚期广泛肝转移致肝细胞广泛受损所致(肝细胞性黄瘟)。
4、焦虑及抑郁
腹痛、消化不良、失眠导致病人个性改变、焦虑及抑郁。
5、消瘦
消化吸收不良、焦虑导致体重减轻,晚期常呈恶病质状态。
6、症状性糖尿病
50%的胰腺癌病人在诊断时伴有糖尿病,新发糖尿病常是本病的早期征象。
7、其他症状
肿瘤对邻近器宫的压迫,如影响胃排空导致腹胀、呕吐;少数胰腺癌病人可因病变侵及胃、十二指肠壁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持续或间歇性低热;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
当出现明显消瘦、食欲减退、上腹痛、黄疸、上腹部包块,彩像学发现胰腺癌征象时,疾病已属晚期。因此,对40岁以上,近期出现下列临床表现者应进行检査及随访:
①持续性上腹不适,进餐后加重伴食欲下降;
②不能解释的进行性消瘦;
③新发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④多发性深静脉血栓或游走性静脉炎;
⑤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烟、慢性胰腺炎者。
如何更早的发现肿瘤?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是体内微生物群、免疫系统长期受到异常有害致病菌病毒侵袭伤害使得内生态失衡而导致细胞恶变引起的。正常细胞恶变时,微生物以及细胞膜表面的聚糖结构发生变化,会产生多种异常糖链糖蛋白,异常糖链糖蛋白是各种肿瘤都会产生的共性物质,当肿瘤细胞产生的异常糖链糖蛋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在末梢血液中被检出。
肿瘤早期筛查通过末梢血中细胞膜表面异常糖链糖蛋白的聚集面积,可提前4-6年发现身体中是否有肿瘤发生。
胰腺癌的治疗方向?
经研究发现,95%的癌症的产生源于WT1基因突变,从源头上控制WT1基因,抑制正常细胞异常分化,阻止癌细胞的产生,就可以防治癌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