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透析是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排出,普通人的体重中水占比大约在55%,而透析患者体重中的水分占比是大于这个数值的。所以,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如果发现体重增加了,一定要引起重视!
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加是胖了吗?
因为液体在体内潴留,在透析期间,患者会感觉自己“发胖了”,但事实是患者体内的水分增加了,这些水分分布在脑、心血管、肺、消化道、四肢及全身各个组织间隙。
一般50公斤体重的患者,如果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小于原有体重的5%,增加的重量为2.5公斤以下(ml以下),患者往往不会有明显的胸闷、气急,胃口不好等表现,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会小得多,生活质量会有较大提高。
但是,如果体重增加大于原有体重的5%,如原体重为50公斤,当超过52.5公斤时,往往会有胸闷、气急、胃口不好、下肢浮肿等一系列不适的症状。特别是对还没有达到干体重的患者,上述不适会更加严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其原因主要是潴留在体内的水分造成全身各个重要脏器的水肿,久而久之心脏扩大、肺淤血、消化系统淤血、营养不良、四肢明显浮肿(皮肤弹性差),抵抗力低下,全身情况越来越差。
血透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多少为好?
以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自身体重的5%为原则,每周不同透析次数允许体重增加的上限参考如下:
每周透析1次时,体重增加需小于0.5公斤/每天;
每周透析2次时,体重增加需小于1.0公斤/每天;
每周透析3次时,体重增加需小于1.5公斤/每天。
重视透析患者的“干体重”
“干体重”的定义是:患者可以耐受的最低体重,并且在透析中无症状,透析结束时无低血压。更精确地说是组织间隙无过多的水分也不缺水时的理想体重,“干体重”也是透析充分性的表现之一。
对尿毒症患者来说,治疗过程中的感觉也很重要:患者的气色、精神良好,高血压能很好的控制,手脚没有浮肿,X线胸片检查心胸比小于50%,腹部、肺部及胸膜腔没有积水,走路时不会有呼吸困难、胸闷气急的感觉,此时体重即可认定为“干体重”。
“干体重”是没有标准数值的!是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状态确定的,具体需要向自己的医生了解,然后遵医嘱控制自身进水量,避免水潴留带来的危险和治疗时的过度超滤所带来的危险。此外,“干体重”需要定期调整,每年四季、发热感染后等特殊情况都会影响“干体重”数值变化,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及时调整。
肾病风湿科简介
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是罗甸县首家成为独立专科,医院为数不多的肾病风湿免疫专科,具有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医疗体系。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肾病风湿免疫及血液净化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血液透析专科护士18名,同时,医院风湿科专家长期在我院指导工作,右医院肾内科王洁主任工作站设在我县我科,强力的医疗技术保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人性化的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院血透室年顺利通过黔南州血液净化质控中心评审,并投入使用,科室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温馨舒适,现设置床位32张,配备有一流的血液净化设备,包括德国进口贝朗血透机、血滤机、水处理机等,目前主要为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药物中毒、急性胰腺炎、顽固性心衰患者提供治疗。
诊疗范围
1.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
2.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成人still病、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强制性脊柱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疾病的诊治。
3.目前科室常规开展的项目: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
诊疗优势
1.肾脏疾病:独立开展了肾穿刺活检术,对于各类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足细胞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诊治的病理分析及药物治疗按循证医学规范化治疗。
2.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按循证医学规范的药物治疗,尤其是分子生物制剂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可多方面获益。
3.科室还可开展中心静脉临时及长期导管置入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B超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PTA)、内瘘取栓、重建等操作技术。
血透室专家简介曾家顺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国医生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理事,中国中药协会风湿免疫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分会委员,贵州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风湿免疫病专科联盟理事长。
刘俊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主治医师
中国中药协会风湿免疫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工程分会会员,贵州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医院风湿免疫病专科联盟秘书。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三项,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发表13篇论文(其中SCI4篇),参编专著1部。熟练掌握疑难危重症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诊疗及处理。擅长:疑难、急危重症及常见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诊治(如不明原因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性肌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免疫相关性生殖妊娠、免疫相关血液系统损害、免疫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综合症、血管炎、痛风等)。姜先洋副主任医师透析科主任医院透析科主任、学科创始人、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现任黔南州血液净化质控专家委员会成员。从医15年,从不放弃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于年度在贵阳医学院肾病风湿科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省内外短期学习班及学术交流。年开展罗甸县首家血液净化中心,成为首位罗甸县肾病风湿及血液净化学科创始人,开科到年12月为止,开展普通透析人次,血液透析滤过次,血液灌流人次,在我院常规开展了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术、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前臂标准瘘、前臂高位瘘、上臂高位瘘)、动静脉内瘘切开取栓术诊治技术,到年12月为止,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例,动静脉内瘘切开取栓术15例,培养了一支罗甸县最强的肾病风湿科专业队伍。首先把肾病风湿诊断治疗模式,由过去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把规范化治疗和个体治疗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全面发展,并明显提高了肾病风湿科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救治的成功率。来源:医院
排版:安亚琴
校对:陈璘珏
编辑:李祥良
编审:钟敏
监制:黄万龙
你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