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发炎可是个大事儿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也是最多见的胰腺疾病。按病理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依据我国最新的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共识意见,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中度重症、重症三类。

(一)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

急性胰腺炎存在多种病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被完全阐明。

常见病因有:

1、胆道疾病胆道结石、胆道蛔虫

2、酗酒

3、十二指肠液返流

4、手术创伤

5、代谢性因素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肾功能衰竭

6、胰腺血循环障碍低血压、动脉栓塞、血管炎等造成胰腺血循环障碍

7、感染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内毒素、外毒素

8、药物磺胺药、硫唑嘌呤、避孕药

发病机制:在上述致病因素存在时,各种胰酶通过不同途径相继提前在胰管或腺泡内被激活,在局部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产生“自身消化“,还可破坏血管壁及胰腺导管,使胰腺出血和坏死,在腹腔和腹膜后渗出大量液体,疾病进展后期所产生的的坏死组织又将因为细菌移位而继发感染,在腹膜后、网膜囊或游离腹腔形成脓肿。各种有害物质的吸收,会加重全身损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胰腺炎坏死、渗液流向)

(二)临床表现

1、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于饱餐和饮酒后发作,腹痛剧烈,多位于左上腹,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

2、腹胀腹膜后炎症越严重,腹胀越明显。腹腔积液时可加重腹胀。

3、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

4、腹膜炎体征严重者可有反跳痛及肌紧张。

5、其他发热、黄疸、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Grey-Turner征、Cullen征等。

局部并发症:

1、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指胰腺实质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坏死,伴胰周脂肪坏死。

2、胰腺及胰周脓肿指胰腺组织和(或)胰周组织坏死液化继发感染形成的包裹性积脓。

3、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周围渗出积聚,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

4、胃肠道瘘胰液的消化腐蚀可使胃肠道壁坏死、穿孔而发生瘘。

5、出血胰液的消化腐蚀会造成腹腔或腹膜后的大出血。

(三)诊断: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诊断:(1)血清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常在发病后2-12小时增高,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逐渐降至正常,超过U/dl有诊断价值。(2)尿淀粉酶:在24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达高峰,7-14天恢复正常,明显升高(正常值80-U/dl)有诊断价值。(3)血清脂肪酶:明显升高(正常值23-U/L)也是有价值的诊断指标。(4)白细胞增高、低血钙、高血糖、肝功能异常、血气分析等指标,诊断性腹腔穿刺若抽出血性渗出液,测得淀粉酶值较高对诊断也有帮助。

2、影像学诊断:

(1)腹部B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见胰腺肿大和胰周液体积聚。(2)胸、腹X线片:可见左肺下叶不张,左侧膈肌抬高,胸腔积液等征象。(3)腹部CT:可见胰周密度不均是胰腺存在脂肪坏死、积液及出血的综合表现。亦在网膜囊内、肾旁前或肾旁后间隙、结肠后等处发现胰外侵犯的征象。(4)MRI:可提供与CT同样的诊断信息。

(四)治疗

根据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①禁食、胃肠减压:禁食、胃肠减压可防止患者呕吐、减轻胃液对胰腺刺激,缓解腹胀并增加回心血量。

②补液、防治休克: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维持循环及内环境稳定。

③镇痛解痉: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可注射盐酸布桂嗪或盐酸哌替啶。

不推荐应用吗啡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2)等,因吗啡会收缩Oddi括约肌,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则会诱发或加重肠麻痹。

④抑制胰腺功能:

1、抑制胰酶分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可间接抑制胰腺分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抑制胰酶活性:膜蛋白酶活化后,造成胰腺实质和周围脏器的损伤。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加贝酯)能够广泛抑制与AP进展有关胰蛋白酶、弹力蛋白酶、磷脂酶A等的释放及活性,还可稳定溶酶体膜,改善胰腺微循环,减少AP并发症,应早期足量应用。

⑤抗生素的应用:轻症胰腺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胰腺感染。当病程的第1周确定胰腺坏死超过1/3时,即使没有感染证据,可使用亚胺培南或者美罗培南。

⑥营养支持:禁食期完全靠肠外营养,当肠功能恢复后,可考虑开放饮食,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不以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作为开放饮食的必要条件。

⑦中药治疗:常用复方清胰汤加减:银花、黄连、连翘、厚朴、黄岑、枳壳、木香、红花、生大黄(后下)。

(二)手术治疗(严格掌握适应症)

1、手术适应症:

①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时;②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③经非手术治疗,病情继续恶化;④爆发性胰腺炎经过短期(24小时)非手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仍不能得到纠正;⑤伴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道感染者;⑥合并肠穿孔、大出血等。

2、手术方式:最常用的是坏死组织清除加引流术。

3、胆源性胰腺炎的处理:发病的48-72小时内行ERCP,取出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病情允许后切除胆囊。

结合目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现状及相关文献,治疗急性胰腺炎,应寻找并祛除病因,控制感染,避免再次复发。即使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也应根据情况,尽量采取保守和内镜治疗,尽可能避免选择开放外科治疗,避免增加病患死亡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zd/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