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约八成胰腺癌被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有条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比例不超过20%,而手术是唯一可能使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存活机会的治疗方法。
腹痛、消瘦、黄疸是常见症状
腹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胰腺肿瘤会侵犯、压迫腹膜后的一些神经,引起疼痛,致使患者无法平躺或随意变换体位。消瘦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约90%患者有迅速明显的体重减轻,如果一个人在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一定要检查胰腺是否出现问题。黄疸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眼睛和皮肤发黄。此外,出现不明原因血糖波动时,除了考虑是糖尿病外,也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低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4%;40多年过去了,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仅为20%,5年生存率仅为5%。为提高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上海交通大医院普外科沈柏用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医院,胰腺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78.3%,5年生存率达19.8%,远超平均水平。
胰肠吻合技术提升手术安全性
手术是患者可能得以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而胰腺癌手术是普外科领域公认的难度最高的手术,尤其是胰头癌手术,不仅需要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还需要完成“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重建消化道。胰瘘是胰腺癌手术常见且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会引发感染、腹膜炎,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为提升胰腺癌手术的安全性,沈柏用团队独创“胰肠吻合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胰腺残面损伤和胰瘘的发生率。
近年来,外科手术微创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机器人手术也逐渐开展。机器人手术可以使针对胰腺癌的复杂手术微创化,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疼痛更轻。
基因检测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
为提高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医院所有胰腺癌患者都会进行二代基因测序。沈柏用表示,无论是早期可以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还是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基因检测都有助于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胰腺癌相关基因突变,医生会选用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并结合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等),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