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生命构成不可缺少的要素。
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前者参与能量的代谢,后者是细胞构成的成分之一。
体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从哪来、到哪去它们主要有2个"供应商":肝脏、肠粘膜。
通过肝脏合成的占80%为内源性;肠粘膜在食物中所吸收的占大约20%为外源性。
而摄入过多含脂肪类食物或碳水化合物,体内的甘油三酯水平会被吸收或合成,进而被储存在皮下、腹部、肌肉间的脂肪组织,常表现为"将军肚"或者"大腹便便"。
胆固醇则遍布人体全身,它们都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物质,但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危险血管。
如果血液中的血脂太高,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下"不良反应"、黄色瘤
血脂过高可能引起黄色瘤,高甘油三酯严重还可引起血脂症眼底改变。
2、血管硬化
血脂过高,容易在体内血管内皮下沉积,久而久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时间的推移,发生血管腔狭窄、闭塞,影响供血能力,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
3、游走性关节炎
胆固醇浓度过高会引起,但有一定的自限性。
4、胰腺炎
甘油三酯在胰腺堆积,激活的胰酶会促进甘油三酯分解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并与白蛋白结合,剩余的未结合的游离脂肪酸有很强的毒性,可损伤胰腺,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血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最好远离食物、高脂肪类
其中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
而饱和脂肪酸就是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少吃油炸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食物2、过多精制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会转化为葡萄糖。
而葡萄糖就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当体内能量产生过多,则会转化为甘油三酯,一部分储存在体内,一部分会与蛋白质结合变成脂蛋白,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居高不下。
通常,只要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不超过55%,不会出现问题。
但不少人吃精制主食太多,就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要知道,庙里也有胖和尚。
食物3、高糖饮料
比如可乐、雪碧、奶茶等饮品。
其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可能会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酯,因此,若想使甘油三酯水平保持稳定,这类饮品每天的摄入量就最好不要超过ml。
生活中,预防高血脂,要注意这三个方面
方面一、控制体重
肥胖者的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因此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高血脂。
、关于饮食
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少吃主食,多吃水果蔬菜。
2、关于运动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慢跑等,每周坚持4次以上,每次运动最好能使身体微微出汗。
方面二、多补充水分
缺水时,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危害更大。
它们是升高血液粘稠度的危险因素,如果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易形成血栓。
建议平时多喝温水,即使在夏季,也尽量做到水不间断。
除了单纯的喝水外,还可以摄入一些对血管健康有利的物质抗氧化剂。
氧化过程是导致血管损伤的主要"杀手"。
体内有机物的氧化过程中,会产生活跃性很强的自由基,破坏血管,而血管一旦受到损伤,就更容易沉积胆固醇等物质。
富含抗氧化剂的花草茶有很多,如绿茶、白茶、石斛、元芙菊等,坚持饮用,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其中元芙菊不仅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晒干后泡水喝,有助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持血管弹性。
元芙菊主要产自我国河南云台山,去云台山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方面三、注意血脂检查
了解血脂情况,就比粗抽血化验血脂。
建议:
20岁以上者,每5年检查一次血脂;
40岁以上者,每年至少检查次血脂;
肥胖、有心脏病家族史、爱吃糖、酗酒、嗜烟、长期精神紧张者,尤其是曾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疾病者,更要注重血脂的定期检查。
检查血脂前,要注意:
①检查空腹血脂时,要抽取空腹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
②采血之前,保持原有的饮食规律。
③在检查前4~6周内无疾病病发作,要在生理、病理稳定的状态下化验。
④检查时,不要服用避孕药、一些降压药等药物,避免影响血脂水平,造成化验有误差。
最后,提醒高血脂患者——不用太过担心药物副作用
很多患者担心他汀类的副作用,就拒绝打这一场"持久战"。
其实大多数人对于药物的耐受性都很好,只有极少数人会有肝损伤以及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
只要在服用药物前,咨询好医生,观察肝功能与肌肉的状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本文图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