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黑龙江卫生人才网为大家讲解一下外科创伤的相关考点。
一、创伤分类
1.按照受伤后皮肤完整性进行分类
(1)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切割伤、刺伤、砍伤和撕裂伤等。而开放性损伤可根据伤道情况分为贯通伤和盲管伤等。
(2)闭合性损伤:如挫伤、扭伤、震荡伤、挤压伤、关节脱位等。
二、创伤诊断
1.受伤史
(1)受伤情况:如致伤原因、创伤性质和严重程度等,同时还应注意了解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时的体位等。
(2)受伤后的表现和伤情演变过程。
(3)受伤前的情况:注意询问伤员伤前是否饮酒或者服用药物、是否有其他疾病等。如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患有糖尿病等均可使伤员易并发感染或延迟愈合。另外应注意询问伤员药物过敏史。
2.体格检查
(1)初步检查:主要用来快速判断伤员是否存在威胁生命和肢体安全的情况,一般按照ABCDEF顺序进行。“A”是确定气道是否通畅,“B”是判断伤员呼吸情况,“C”是判断伤员是否存在致命性失血情况,“D”是判断伤员中枢神经系统情况,“E”是对现场环境和病人身体进行全面评估,“F”是评估伤员是否有骨折。
(2)详细检查:详细的对全身各部位体征进行检查。
(3)伤口检查:如有开放性伤口,应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深度、大小、污染情况、异物存留、伤道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尿、便)检查、电解质检查等。如有肾脏损伤,应进行肾功能检查,如有胰腺损伤,应进行血和尿淀粉酶检测。
(2)穿刺和导管检查:诊断性穿刺可明确诊断内脏破裂、出血等疾病;放置尿管可用于诊断尿道和膀胱损伤,另外还可根据尿量判断病人的血容量等。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骨折类型和损伤情况,B超可用于体腔内出血、实质性脏器损伤,CT可用于颅脑损伤和部分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
4.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
根据伤员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危重情况时须立即抢救。检查时动作需轻巧一些,注意寻找隐蔽部位的损伤,如伤员异常安静,应注意了解其是否存在窒息、昏迷等严重情况。严重创伤的伤员,只有其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方可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争取尽早确诊。
三、清创术
清创术越早进行越好,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清创一般均可达到一期愈合。如伤口内污染较重或时间超过8~12小时,而且未发生明显感染,伤口内应放置纱条引流。感染伤口应使用等渗盐水或呋喃西林纱布条置于伤口内,进行引流,暂不缝合。清创时间最长不超过伤后72小时。
清创术的方法和步骤:
(1)使用无菌敷料保护伤口,清洁并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2)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理伤口内可见的异物、血块及脱落的组织。
(3)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伤口并铺巾。
(4)根据损伤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开方式切除创缘皮肤1~2mm。
(5)由浅入深切除伤口内失活的组织,并修复已损伤的肌腱和神经,也可只用周围组织掩盖,该过程中如有出血,应彻底进行止血。
(6)再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根据伤口情况可进行缝合。
(7)缝合后注意消毒皮肤,包扎,如有必要,对局部肢体进行制动
以上就是外科创伤的相关考点,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