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NETs既往被认为属于罕见病,不受临床重视,但据美国SEER的流行病学数据证实,NETs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上升了近5倍,目前为5.25/10万。更为重要的是,NETs患者预后好,存活时间长,现患率在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结直肠癌。此外,NETs肿瘤异质性明显,在肿瘤发生部位、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病理学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各方面差异巨大,其诊断与治疗充满挑战,近年来迅速成为临床研究中的热点。

NETs曾一度被定义为具有良性行为的“类癌”,但实际上所有NETs均有恶性潜能,就算具有良好组织形态的NETs均有远处转移可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WHO病理分类标准,依据病理形态将NETs分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及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同时依据镜下核分裂数(<2、≥2、>20/10HPF)和/或Ki67指数(≤2%、>2%、>20%)分为相对应的G1、G2和G3。一般情况下,G1、G2的NETs分化良好,属于神经内分泌瘤,而G3NETs分化差,属于神经内分泌癌,但是近期研究发现部分G3NETs分化及预后良好,应属于神经内分泌瘤,因此将其定义为“高增殖活性的神经内分泌瘤”。另外,许多学者对于以核分裂数2/10HPF或Ki67指数2%划分G1和G2也有异议。

NETs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65-75%,其中最为好发的部位包括直肠、胰腺、阑尾、胃和小肠。

部分GEP-NETs(大多数为小肠NETs)为功能性肿瘤,患者可具有特殊的“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反复腹泻、腹痛、颜面潮红、甚至支气管痉挛等,临床较易发现,但此类患者只占10%,而绝大多数的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容易漏诊,辗转确诊后(平均5-7年)往往已是中晚期。事实上,目前NETs尚没有满意的筛查手段,早期诊断仍然有赖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并选择相应的影像或内镜手段进行排查。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I)在GEP-NETs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准确性高于普通CT/MRI,可用于寻找原发灶、评估全身转移情况、预测生长抑素治疗反应等。同时,普通18FPET/CT对于GEP-NETs的假阴性率较高,推荐采用定性及定位更为准确的68GaPET/CT,但目前此类检查在国内应用不多。在肿瘤标志物方面,嗜铬素A(CgA)是目前公认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能够协助了解肿瘤负荷、判断预后、评估疗效及监测复发等。

GEP-NETs的治疗选择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分级、局部浸润、远处转移、肿瘤负荷和进展速度、有无功能性以及患者年龄、一般情况甚至患者意愿及家庭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考量,尤其是晚期患者,其疗效的提高有赖于综合运用外科切除、化疗、生物治疗及核素治疗等多种手段。

早中期GEP-NETs:外科切除是治愈疾病的唯一手段。一般来说,直径<2cm、浸润较浅的G1/2肿瘤,可行局部切除,术后不需要辅助治疗;而直径超过2cm、或浸润到肌层以上、或G3肿瘤,均须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目前尚未明确,但一般G3的肿瘤大多数会辅以EP方案化疗。

晚期G1/2胃肠NETs:有完全切除可能者应积极争取手术机会,无切除机会者应综合考虑肿瘤负荷和进展速度。如肿瘤进展缓慢,可予长效奥曲肽治疗(30mg深部肌注/28天),对于部分肿瘤负荷小、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还可严密观察,待进展后再行治疗;而肿瘤进展迅速的患者则应积极采取化疗(希罗达+替莫唑胺、氟尿嘧啶+链脲霉素等)以尽快控制病情,无效者可选择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TPPA)。对于肿瘤较为局限的患者,可选择介入手段控制病灶。而对于一些生长缓慢的肿瘤,还可选择积极的减瘤手术,切除绝大部分(>90%)的病灶,以期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另外,如肿瘤伴有严重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也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晚期G1/2胰腺NETs:如肿瘤负荷小、进展缓慢且无明显症状者可严密观察或长效奥曲肽治疗,肿瘤负荷大、进展迅速者,则需接受化疗以期尽快控制病情,其余患者首选依维莫司(mTOR抑制剂)或舒尼替尼靶向治疗,其次可考虑化疗。

晚期G3GEP-NETs:通常选择化疗(参考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部分肿瘤负荷小、可完全切除且一般情况好的患者可选择外科切除,术后辅以化疗。

综上我们知道,同为GEP-NETs,但不同个体其肿瘤特点、发展及预后千差万别,治疗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众多治疗手段各有优缺,且目前尚有许多问题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需要有经验的MDT团队进行多学科协作干预。国外数据表明,优秀的NETs诊治中心的医院(OS月vs32月)。鉴于此,在万德森教授、潘志忠教授的号召和推动下,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MDT团队于年10月成立,随后在GEP-NETs的综合诊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俊忠,博士,医院结直肠科主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秘书,广东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管理分会委员,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MDT团队联络人,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擅长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及经肛内镜微创手术。在IntJRadiatOncolBiolPhys等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参与编写专业著作3部。

《结直肠癌通讯》首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林俊忠

赞赏

长按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hy/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