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杂志》年第6期
肿瘤与我们人类早有渊源,英国卫报报道恐龙时期已有癌症,癌症是基于各种基因缺陷发生的、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数百种疾病因素的松散组合,癌症和人类一样,为了生存而不断地进化着,寿命越长患癌的可能性就越大、无人能完全避免患癌的风险。
宿主细胞在无休止的分裂、且分裂的数量是天文数字,分裂过程中变异是不可避免的、变异的细胞天天产生,有遗传就有变异。瑞士日内瓦大学黄又彭教授对例非癌症死亡者进行尸检发现几乎体内都有癌细胞;如对每个腺体的切片厚度足够薄、癌细胞的检出率几乎%;每个细胞都有原癌基因、被激活就可能发生癌变;机体每天产生~个癌细胞,都被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处决掉,机体处决癌细胞的能力约个/d;一般来说肿瘤细胞数达10亿个才能出现临床症状;人类一生有6~10次产生癌细胞数量达危险的临界值,但多能转危为安。说明人类无时无刻都在于癌细胞作斗争。近2年有关精准医学理念提出,对胰腺癌防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
一、胰腺癌现状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是我国第7大恶性肿瘤,而且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也是年后欧洲唯一死亡率升高的肿瘤。CancerResearch更是预测[2]到年胰腺癌的死亡率将升至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美国癌症学会(ACS)报道[3]美国—年恶性肿瘤治疗的5年生存率从49%升至68%、而胰腺癌仅仅从2%升至7%;是十大恶性肿瘤中唯一5年生存率还是个位数的肿瘤。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在升高,但治疗效果几无改善,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其根源是现阶段胰腺癌的三级预防效果甚微。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上医治未病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倡议的巴黎宣言指出好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仅仅是把病治好,均强调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胰腺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是唯一的可能,但胰腺癌的病因并不清楚,吸烟、肥胖、糖尿病、酗酒和家族史等仅仅是迄今已明确的高危因素,吸烟导致的胰腺癌占30%、其他已知高危因素占10%,还有50%的连高危因素都不明确[3]。因此,对胰腺癌的预防尚很难开展。
2.二级预防(早期诊断):
Shimizu等[4]报道≤1cm的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1~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无局部侵犯者3、5年生存率达88.7%、59.1%,2~3cm的局限于胰腺内、无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MST)32个月,5年生存率40%;而胰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仅5%,说明早诊是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关键。胰腺癌的早诊率仅5%左右,这是因为通用的癌症筛查方法如肿瘤标志物和超声,经韩国和日本大样本应用后证实在胰腺癌的早诊中几无意义。多数学者采用CT、超声内镜(EUS)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对胰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发现EUS和ERCP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在胰腺癌早诊方面难以满足临床需求[5,6,7]。
胰腺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是改善生存的关键,胰腺癌自然病程20余年[8]、早期诊断是有机会的,但胰腺癌早诊现状却非常不乐观。这是因为胰腺癌的早诊面临:(1)如何确定获益(高危)人群?55岁以上人群胰腺癌发病率约68/10万,以特异性98%、敏感性%,对10万该人群进行筛查,会发现例假阳性;因此明确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十分必要。而现有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尚不能满足早诊需求。(2)现有的筛查手段效果皆不尽人意。(3)如何决定筛查的频率?目前推测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发展到胰腺癌约数年至10年左右,PanIN从细胞突变进展至PanINⅢ需10年左右、从PanINⅢ进展至有转移能力的肿瘤需5年左右[8],因此不同高危人群的筛查频率的界定尚难以确定。(4)如何确定需要治疗的浸润前病变?目前认为筛查出的PanI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MCN、小肿瘤需要临床干预。(5)需治疗的早期(浸润前)病变如何鉴别?胰腺位于腹膜后,胰腺癌早期病变与良性改变的鉴别困难,活检和手术切除是确定病变性质的唯一方法,对于胰腺来说,此类操作常常伴有较大的风险,而且超过20%的胰腺囊性病变被过度治疗,因此需要科学、简捷、安全的方法鉴别良性与癌前病变如IPMN、MCN等。(6)科学、高效、经济、便捷的筛查方案?明确评估胰腺癌筛查能否挽救那些人生命的随机、临床试验尚未开展。
3.三级预防(临床治疗):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唯一可获治愈的手段,根治性切除尤为重要。但术者认为的R0切除、病理证实的仅30%~50%,而且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80%、5年生存率仅20%~30%,手术对胰腺癌的疗效尚不尽人意。化疗药物的进展、给药手段的改进以及放疗技术的突飞猛进等,对胰腺癌的疗效同样难尽人意。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注重表象的指标(如肿瘤大小、部位、血管、淋巴结、远处转移等)多、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