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肠炎胰腺炎胃炎宫颈炎

发炎这件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这是身体发生损伤或感染时的机能反应,但你知道么,有些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先来聊聊发炎这个现象

当人体发生组织损伤,如:物理损伤、缺血性损伤(由器官供血不足引起)、感染、毒素暴露等,便会引起炎症反应,伴随着细胞变化和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其组织部位的细胞增殖(生长)。换句话讲,当局部组织细胞受到损伤时,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被激活,从而释放出炎症因子,并引起局部的炎症。

如果一直导致炎症的原因一直存在或无法对炎症进行有效控制,炎症则会逐渐发展成慢性疾病。当炎症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导致细胞突变和增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癌症发展的环境。

哪些炎症可能会最终演变成癌症?

1.肝炎→肝硬化→肝癌?

?

?

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既是乙肝大国,同样也是肝癌大国。根据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0%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乙肝作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其病毒在肝脏内可以不断造成损伤和修复,从而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久而久之便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最终恶化导致肝癌。

谁是肝癌高危人群?

有肝癌家族病史者

有慢性肝炎者(乙肝、丙肝)

肝硬化者

长期酗酒

肝癌高发区且年龄>50岁者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筛查1次

如何预防:

肝炎患者应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

减少饮酒

饮食清淡,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避免摄入发霉食物

2.慢性溃疡性肠炎→结直肠癌

不是所有的肠炎都会癌变,但肠炎会对肠道产生慢性的刺激,这便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引发肿瘤。目前普遍认为慢性溃疡性肠炎与肠道癌症的风险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4亿中国人中有1.2亿肠胃病患者。其中,慢性肠炎以38%的比例高居榜首。而大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这个疾病并不重视,从而使炎症的反复发作,病症由轻变重,最终导致癌变。

谁是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5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40岁以上,且有两周肛肠症状者:

持续超过几天的排便习惯改变(例如:腹泻或便秘)

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

便血或黑色/柏油状便

经常性腹胀(偶尔一次是可以的,但是若是每天发生便应该引起重视)

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与疲倦(部分癌症的共同症状)

呼吸短促

有大肠癌家族史者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长期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素加工肉制品者

肠道息肉病史者

肥胖与糖尿病者等

筛查建议:根据《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建议,推荐40-74岁一般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可用的筛查方法有:

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1年1次)

多靶点粪便检测(3年1次或1年1次)

问卷风险评估(无推荐筛查周期)

结肠镜检查(5-10年1次)

如何预防: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适当膳食补充剂

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3.胃炎→胃癌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在全球的新发胃癌病例或因胃癌死亡的病例中,超4成发生在中国。而这其中,约有45%的胃癌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会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继而便有可能发展为胃癌。

WHO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原。

哪些是高危人群?

有胃癌家族病史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萎缩性胃炎者

癌前病变:胃溃疡经久不愈、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

年龄>50岁

高发地区人群(西北地区、东三省、沿海地区等)

长期食用高盐、腌制品、熏烤品,并有吸烟和饮酒等习惯者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视情况每3-5年检查一次

普通健康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视情况每5-10年检查一次

如何预防?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腌渍食物和霉变食物,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积极防控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定期做癌症筛查

戒烟戒酒

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进食过烫的食物

4.宫颈炎→宫颈癌

并不是所有的宫颈炎都会癌变,只有被HPV持续感染所导致的宫颈炎,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是有可能发展成癌症的。哪些是高危人群?

有宫颈癌家族病史者

HPV持续阳性者

有多个性伴侣者

性生活过早者

HPV感染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

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如何预防?

接种HPV疫苗

戒烟戒酒

避免危险性行为

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5.胰腺炎→胰腺癌约八成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这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如果急性胰腺炎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便容易发展成慢性胰腺炎,长此往复便增加了胰腺癌变的风险。哪些是高危人群?

年龄>50岁

有胰腺癌家族病史者

长期吸烟

肥胖

慢性胰腺炎患者

糖尿病患者

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

筛查建议:

上述对象以CA19-9、CA、CEA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液检查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1次CT或MRI检查。

如何预防?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作息规律

加强运动

多吃瓜果蔬菜和粮食类的食物;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来个总结

身体出现炎症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是有些炎症确实是癌症的“帮凶”,所以当出现持续或不可控的炎症情况时,应当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医学干预。

参考文献

[1]Singh,N.,Baby,D.,Rajguru,J.P.,Patil,P.B.,Thakkannavar,S.S.,Pujari,V.B.().Inflammationandcancer.AnnalsofAfricanmedicine,18(3),–.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hy/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