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名急重症高手齐聚成都,提升灾后应急

这是一个经历地震考验的急救体系

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4·25尼泊尔地震、8·8九寨沟地震……

近10年来,当国内外这些重大地震发生时,医院都派出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援。每次地震带来的考验,推进着四川急救体系不断完善和进步。

这里构建一个与死神赛跑的急救“生态圈”

历经25年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急救中心建立“定位西部,急诊危重症为一体,创伤救治为一体,全系科、无缝连接急诊急救与综合性医学中心为一体”的区域性创伤、危重症、应急融合发展的急诊新模式。

为四川及西部广大地区的群众提供有序、规范、理性、专业化的急诊医疗服务。

距离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不到半个月时间,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应急救援能力,

8月19日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急救中心、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主办的

首届中国西部急危重症联盟论坛暨四川省心肺复苏医教研基地成立大会

四川省第六届急危重症监测支持技术新进展培训班

四川省第二届PEG培训课程

在成都召开

来自国内外三百余名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人将开展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急危重症网络在灾后及日常的急救保障能力,为西部的百姓带来一份安全感。

国内外急危重症大咖云集

共话西部危急重症发展

本次大会是西部首次大规模的急危重症论坛,将围绕“急危重病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主题,邀请国际国内众多知名专家

医院邓绍平院长、蔡力副院长、曾俊院长助理

四川省卫计委医政处徐保华处长

芬兰卡雷利大区卫生厅厅长Pentti教授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Fisher教授

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教授

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梁华平教授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教授

医院肠外与肠内营养科主任陈伟教授

医院放疗中心主任李涛教授

医院胃肠外科陈鄢津教授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冯力教授

第四军医院胃肠外科李纪鹏教授

贵州省安顺市中心主任李梅教授

……

专家们深入研讨的专题包括——

“创伤一体化与创伤救治体系建设”

“极为重症监测与支持”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癌症急腹症的精准治疗”

“急性中毒与CRRT”

“心肺复苏与生命支持”

“紧急医学救援”

“危重症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

“急诊护理创新教学模式与实景工作坊”

……

为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及创伤救治的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多学科诊疗进程、系统生物医学的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此次会议还同期举行了:

四川省第六届急危重症监测支持技术新进展培训班

四川省第二届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培训课程。

“8.8九寨沟地震”救援

省医院急诊团队现场再现

20日上午,首届西部急危重症联盟论坛上举行了急危重症管理与策略分会场。

参与了“8.8九寨沟地震”救援的医院急诊护理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总结了灾害救援的组织管理、急危重症管理和前线救援经验,在大会进行分享。

现场急诊护理团队还模拟了一位被重物砸伤胸部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主要操作要点包括创伤患者的快速创伤评估和初步处理。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模拟演练在创伤评估和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跳呼吸骤停的环节,这大大增加了现场处置的难度。

由于伤员胸部损伤,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必须使用辅助通气,救援小组迅速决定建立高级人工气道,采用转运呼吸机辅助呼吸。

同时,由于胸廓受压变形,采用传统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救援小组采取了更适宜此患者的腹部提拉按压法进行复苏。

腹部提拉按压法采用腹泵带动胸泵,进而带动心泵的原理为患者重新建立循环,同时也具有辅助通气的作用,是由中国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急危重症与医学科普专家王立祥教授提出的全新的心肺复苏方法。

省医院急诊团队迅速、熟练、专业地完成了整个演练,得到了在场专家和护理同仁的高度赞扬。

医院四大基地揭牌

提升西部百姓安全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急腹症、创伤、中毒等急危重症的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如何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就成为急诊医学中的首要问题。急诊急救作为医学诸多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在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与各个相关专业交叉融合最为深入的学科之一。

据医院院长助理、急救中心主任、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所长曾俊介绍:

二十五年前,医院急诊科面积不到平米,只有1个专职医生、护士20名、观察床22张、其他医生为其余科室轮转工作。

如今,医院急诊科已发展成近名医护人员,设有急诊急救部、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急诊观察病房的急救中心,其中EICU是国内目前最大最具规模的急诊EICU之一。

在“急救一体化”发展思想的指引下,还建立了“胸痛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心肺复苏中心”、“脑卒中中心”、“中毒中心”五大一体化救治平台,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效率。

此次大会上,医院急救中心宣告成立

“心脏复苏医学教研基地”

“腹部心肺复苏应用转化基地”

“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基地”

“全国心脏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建设单位”

四大基地,这意味着急救中心开始全面深入“医、教、研”之路,让医院急救中心的模式在西部推广和普及,提高西部医疗机构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

ID:scmingyi









































郑华国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s/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