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检,会让肿瘤转移么

在这里或者是后台,大家都可以对中六君推送的内容,发表读后感想或者意见,说说你相似的经历等,也可以向问出你的困惑,中六君也会挑选合适的内容请专家进行详细回复。

规矩还是一条:如果你有信心你的提问会给中六君选中,请在留言中加上#答个疑#三个字哦,以便中六君不定时进行关键词搜索以防错过。

答个疑,不仅仅是健康!一些适合的生活小百科,中六君也会奉上呢!

亲爱的中六君,医院做了个检查医生建议做肿瘤-穿刺,但肿瘤一穿刺,癌细胞不就跑到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扩散转移了吗?我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做呢?

说到穿刺

大家会不会想到这么一个情节

↓↓↓

言归正传...

虽然当今无创影像诊断技术已相当发达,但很多情况下临床上仍需要采用活检技术获得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诊断,从而指导下一步的精准诊疗。所谓活检就是从活体组织内获得病变细胞或组织的过程,获得方式主要有细针抽吸、穿刺活检、内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等,其中穿刺活检因创伤小、取材精准、标本充足、诊断成功率高等优势,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但是,病友中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穿刺活检可能会造成人为的肿瘤播散、肿瘤种植以及肿瘤转移。那么,真相是什么呢?穿刺活检,到底会不会造成肿瘤的转移?

带着这个问题中六君请来了我院超声科主任刘广健主任医师为我们指点迷津

根据惯例,我们先来做一下名词解释。

什么是穿刺活检?

简单来讲,穿刺活检就是医生在影像学引导下,使用一根穿刺针(直径约1mm),穿刺到患者体内疑似病变的部位,取得病变内细胞或组织的过程。所获得的标本通过病理学检测,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给出明确的最终诊断。

超声科的穿刺操作间

穿刺活检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肿瘤选择哪些手段或药物治疗,往往有赖于穿刺活检得到的病理结果。

穿刺活检方法简便,可在门诊于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对组织的损伤小,出血少,感染机会少,因而较为安全,也不影响未来可能的早期化疗或放疗。近年来,临床上多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提高成功率。

目前,很多甲状腺癌患者正是根据穿刺活检之后的病理报告分析,才能准确的进行下一步治疗的方案,及时正规治疗,疗效显著,并没有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

穿刺活检的实施

穿刺活检需要借助影像学手段的引导来完成。临床上最常用使用的引导方式有超声和CT两种。超声引导以实时、方便、精准、快捷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全身浅表肿物(甲状腺、乳腺肿物、淋巴结等)和腹部脏器(肝脏、肾脏、胰腺、脾脏、腹腔包块等等)病变的穿刺活检;而CT引导则多用于骨性结构或肺脏病变等。

CT检查

那么最关心的问题来了!

穿刺会造成癌症的转移吗?

很多老百姓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肿瘤最好不要去动,一动就会生长得非常迅速,就会发生转移。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患者会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在二三十年前穿刺活检这项技术就已应用于临床当中,但那时的肺癌患者不像现在,会做一个PET-CT评估全身有没有转移。

PET-CT评估

以前的临床检查做得并不很全面,可能只拿到一个普通CT片子就做了穿刺活检,而这时候身体其他部位可能早已经发生了肿瘤的转移,只是没有表现出症状或被影像学发现。

那么在做完穿刺活检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些早已转移的肿瘤细胞在身体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并且表现出了症状,这时再做检查才发现了肿瘤的转移,由于这些部位在穿刺之前并没有进行影像学检查或当时的检查根本不能发现早期的转移灶,患者自然而然地认为是穿刺造成了肿瘤的转移。如今医学的发展已经对这种误区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另外一种观点就是:穿刺针进入到瘤体里,再把标本取出来的过程中,大家认为避免不了“拔起萝卜带出泥”的现象,这点可以从两方面解释让大家安心。

第一:人体血液循环中本身有很多的肿瘤细胞,即使正常人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肿瘤细胞会被人体的“清道夫”——免疫系统清除掉,并不表现为肿瘤。肿瘤患者通过穿刺针带出来的肿瘤细胞非常非常少,远远达不到人体正常血液循环中的数量,会有效被免疫系统清楚;且不同的肿瘤细胞需要各自适宜的生长环境,不是随便一个细胞落在哪里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造成转移的几率微乎其微。

第二: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穿刺活检的理念和所用的器械也在发展中做了巨大的改进。我们所使用的穿刺针为内外两层结构,取材时像我们的圆珠笔一样,笔头(针尖)贴到肿瘤表面后,一按开关让里面的笔芯穿刺到肿瘤里面,取材结束后“笔芯”会退回到圆珠笔的外壳中。这个外壳就是一个保护通道,这样在穿刺针拔出的过程中,就避免了肿瘤细胞的外漏,对人体做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基于这几点,现在的穿刺技术、理念还有器械几乎不会发生把肿瘤细胞带到人体正常组织上,从而导致转移的情况。当然即使带出来很小的一部分肿瘤细胞也不足以造成转移,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当然临床上对于影像学高度疑似肿瘤的患者,尤其是早期的患者,医生本着早诊早治的原则,会在穿刺活检确认肿瘤后,同时采用消融治疗的方式一次性消灭肿瘤,并对穿刺活检和消融的穿刺通道进行凝固,以防止任肿瘤细胞沿针道种植转移的可能。

当然。我国医疗技术地区差异较大,部分落后地区技术可能达不到上文的标准,穿刺时还是有带出一些肿瘤细胞造成种植或转移的可能性的,但发生率不高。如果发生种植或转移,一种情况是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表现,只是在影像学复查时,发现部分种植或转移的蛛丝马迹;另外一种是患者有症状或者自己在穿刺活检的针眼周围皮下摸到质地较硬的小疙瘩,这时就要及时就医了。

虽然前面说到穿刺一般不会造成转移,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临床操作,但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穿刺活检的。

哪些人不适合穿刺?

穿刺活检是一个有创的检测,像皮肤划破了会出血一样,一根细细的穿刺针从皮肤到皮下、到肌肉再到体内脏器里面,一定会有一些细小的血管被刺破,因此有出血的风险,所以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好的。

很多中老年患者由于患有高危的冠心病或心律失常、房颤等原因,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血的药物。但这类药物可能会让血液不容易凝固住,这一点跟我们穿刺活检“尽量避免患者出血”的目的相矛盾。患者需要停用抗凝药物一周左右再行活检。

另外,为了保证穿刺活检的精准,医生往往需要患者保持固定体位,并且进行呼吸配合。部分中老年患者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或者患者特别紧张不能平静呼吸,或者一些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的患者,不能长时间保持某一个姿势,对于这些不能配合体位和呼吸的患者,就很难像普通患者一样顺利完成穿刺活检。此时穿刺不一定是禁忌症,但事先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如果确定通过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的需求大于风险,那么我们还是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穿刺活检。

穿刺过程当中有什么并发症?

1、出血:发生几率小于5%,如果出血量较小仅需常规止血和对症处理;如血量比较大,引起患者失血性休克,有必要的话,需要及时手术或栓塞止血。

2、气胸:CT引导下肺部肿物穿刺活检时发生率大约30%左右,病变靠近外周的这个并发症发生率低,病变如果被肺包裹,穿刺时需要经过正常肺组织者,会造成气胸,少量的气胸患者没有什么症状,中量或者大量的气胸患者会觉得憋气,需要穿刺抽气或者做个闭式引流术来解决。

3、肿瘤针道种植转移:发生率小于1%左右,一旦发生需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疼痛:多为穿刺后短期内出现,程度较轻,数天后消失,仅需对症处理。

5、临近器官损伤:当活检目标病灶位置临近重要血管、神经或器官时,活检时有可能误伤临近正常结构,医生会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如发生通常也不会有严重后果,仅需观察或对症处理。

穿刺后有啥注意事项?

1、穿刺局部按压15分钟;静卧或静坐,1-2小时;

2、部分部位(胰腺、胃肠道病变)活检后患者需禁食24小时,以观察有无消化道损伤。

3、陪同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心率、意识、体温变化。如患者出现明显面色苍白、心率加快、体虚无力、四肢湿冷等表现,请及时联系医生。

4、术后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生素,但有可能需要使用止血药;

5、穿刺后当天不要冲凉,以免伤口感染了;穿刺后几天内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总而言之,穿刺活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帮助患者和医生早期诊断肿瘤性疾病,并明确病变的病理分类分型,指导临床及早干预,并能进行基因突变等特殊检测,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杀灭”。穿刺活检术造成的“种植转移”与肿瘤本身造成的转移相比“微乎其微”,值得患者信任。

相信科学!

本文指导专家

超声科刘广健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于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研修两年。从事肝胆胰、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临床工作15年,尤其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肝脏肿瘤的消融治疗、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肛周良性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部分学会任职:

中国超声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超声工程学会腹部超声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和肿瘤消融治疗协作委员会委员

海医会超声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超声工程学会理事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器官移植和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编委

众惠仁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白癜风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s/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