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上有水肿型和出血型。前者常见,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严重,不易早期诊断,死亡率高。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在我国以胆道疾病为常见,国外除胆石病外,酗酒为主要病因。此外,暴饮暴食、高脂血症、急性感染、手术、外伤等也可引起本病。
本病中医诊断为“胰瘅”。多因酗酒或暴食,或情志刺激,或继发于胆石、蛔厥等病绍之后,湿热邪毒壅积于胰所致。是以急起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尿、血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瘴(热)病类疾病。
?马铃薯饮?功效理气止痛,清热消炎。适用于胰腺炎早期。
原料马铃薯克,红糖或蜂蜜适量。
制法马铃薯洗干净、沥干、切成小颗粒,放入干净纱布中包好,挤取汁液,加红糖或蜂蜜即可。
服法空腹服之,每次2匙,每日1次。病期每日服用。
专家嘱咐
1.急性胰腺炎患者应暂时完全禁食,此阶段营养主要依靠胃肠外供给,待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后,可进食无脂低蛋白流质食物,如果汁、米汤、西红柿汁、稀面汤等。当病情好转,可改低脂流质食物,如猪肝汤、豆浆、蛋清汤、食猪腰汤等,以后可逐渐改为低脂半流质食物,每日5~6餐。
2.若病变中出现高血糖,则进糖量和脂肪量要进行相应控制。若患者又发生疼痛,说明对脂肪消化吸收不耐受,更应选择低脂、低蛋白食物。
3.禁食期间,要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若钾、镁、钠、钙量下降,应及时补充。
4.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肉、花生、芝麻、油酥点心、油炸食品等均应禁止食用。
5.禁烟、酒和刺激性食品。
6.病情好转,应逐步增加进食量和食物种类,但不宜饱食,以免病情反复。
今日疾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胰实质的慢性炎症,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无痛性胰腺炎2种类型:
前者较多见,系在慢性胰腺损害的基础上伴反复急性发作,永久性的胰腺组织学损害较少;
后者较少见,系慢性胰腺炎的持续过程,可有腺体的广泛纤维化,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和消失,导致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内分泌功能不足,并可有胰腺钙化、假性囊肿形成。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与急性胰腺炎类同。
本病中医诊断为“胰胀”。多因胰、胆等病的长期影响,邪毒蕴胰,使胰体受损,脾失健运。是以反复发作的脘腹痛胀、消瘦、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胀(著)病类疾病。
?莱菔子汤?功效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慢性胰腺炎。
原料鲜莱菔子50克(干品60~90克),红糖适量。
制法把莱菔子用纱布包好,捣成汁。干品则切成细末,加入红糖即可。
服法患病期每日1剂,连服数日。
?山楂荷叶汤?功效理气止痛,补脾健胃。适用于慢:性胰腺炎。
原料山楂30克,荷叶12克,蜂蜜适量。
制法理气止痛,补脾健胃。适用于慢:性胰腺炎。
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内金红叶饮?功效理气止痛,温中补虛。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慢性胰腺炎。
原料红薯叶30克,鸡内金10克,蜂蜜适量。
制法先将红薯叶洗净、沥干、切细备用;把鸡内金洗干净,与红薯叶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煎煮,去渣,加入蜂蜜适量即可。
服法每日1次,分早、晚服用,在患病期可以连续服用,直至好转。
?山药大枣汤?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亏虚型胰腺炎。
原料大枣10枚,山药5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大枣洗净、去核,放入沙锅中煎成汁液,用纱布过滤;把山药泡发、捣成泥状,然后将药液对入山药泥,调入蜂蜜服用。
服法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食。连服数日。
专家嘱咐
1.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须禁食。
2.非急性发作期,宜食对胃肠无机械和化学刺激的食物,宜食高糖类和低脂肪的流质饮食。
3.宜清淡饮食,多选用蒸、煮、烩、炖、汆等用油少的烹调方法,要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4.忌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每日4~5次。
5.少食易胀气的食物,如萝卜、洋葱;粗粮、干豆类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忌浓茶、咖啡、酒、动物内脏、肥鸭等。
6.戒酒。慢性胰腺炎一旦确诊,就应完全戒酒,否则,极易加重病情。
旷惠桃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院内科学术带头人、首届名医。从医近40年来,勤奋治学,精研医术,通晓经典,深研《金匮》,精于中医,汇通西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熟知养生方法,擅长亚健康调理。
今天的药膳主题是,大家赶紧告诉朋友们,把旷惠桃教授介绍的药膳方加到平时的饮食当中去,有则治病、无则防病,简单、安全、实用~
?药膳方?
点击疾病名称即可免费获得
脑血栓关节炎动脉栓塞老年性白内障血管性痴呆湿疹高血脂慢性胃炎贫血痛风颈椎病脑出血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高血压咽炎鼻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糖尿病足跟痛老年性耳聋腰椎骨质增生三叉神经痛类风湿冠心病心律失常低血糖痔疮结膜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牙龈炎痤疮(青春痘)强直性脊柱炎糖尿病眼病偏头痛胆结石哮喘动脉硬化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胃肠炎荨麻疹尿石症(尿路结石)肺结核
本文由“健康长寿之家(ID:jkcszj-)”编校发布,欢迎分享,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本文建议配方、方法为基本方,具体请遵医嘱。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长寿健康秘籍↓↓
轻轻一点,健康生活由您掌控
旷惠桃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