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宠物尤其是犬猫的饲养已在我国悄然兴起,但是由于饲养不当和人们的溺爱,临床上常发的犬猫病例多见于消化系统。而其中胰腺炎的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由于这类疾病病理过程复杂,症状相似,因此特别容易造成误诊,贻误最好的治疗时机。
胰腺是腹腔的一个不明显的小器官。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是生命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有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
1.2研究意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为混合性分泌腺体,主要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它的外分泌物主要成份是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内分泌物主要成份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其次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肠血管活性肽、胃泌素等。如胰岛素缺乏时,进入组织细胞内的葡萄糖减少。肝糖原的分解与异生增强;由肝脏释放入血的葡萄糖大大增加,血糖水平升高,并超过肾糖阈值而从尿中排出,表现为糖尿病,胰腺炎。该病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和体检结果各不相同,从轻度患犬的食欲减退和伴有模糊性腹痛引起的精神沉郁等发展到较严重患犬的急性剧烈呕吐、出血性腹泻、休克甚至死亡。[1]
胰腺由于其部位特殊,功能复杂,发生疾病时影响消化和代谢功能。因此,出现的临床症状和生理功能的改变,缺乏特异性,如果仅凭临床症状对该病做出诊断其难度较大,临床上若将其误诊为胃肠炎可能会耽误治疗,从而造成疾病的恶化,最终导致死亡。[2]虽然胰腺炎是犬猫特别常见的消化系统之一,但是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诊断和分类有时难以统一,因此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兽医师的重视,在兽医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2.胰腺的生理功能及胰腺炎的临床征象2.1胰腺的位置和功能
犬的胰腺位于十二指肠边及胃后方,即在腹腔前方位置。其左叶位于胃大弯之后并靠近横结肠头部,右叶刚好位于十二指肠前端中间,被十二指肠环抱,两叶结合成胰体。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重量约占胰脏总重的98%,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3]
内分泌腺仅占胰脏总重量2%,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A、B细胞的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2.2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犬的胰腺炎临床症状不定,亦缺乏特异性,较常见的包括:呕吐,食欲消失、腹部疼痛,抑郁、脱水、前端腹部触诊时有疼痛反射、下痢(有时会是出血性),发烧(因为炎症反应)、虚弱,甚至休克等等。
3.胰腺炎常见病因犬肥胖或长期食用高脂食物。罹患高脂血症(雪纳瑞与此有关)。
经类固醇治疗的病犬或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症。
胰管内部压力上升,致使犬的胰液不得外流。
胰管阻塞(十二指肠炎、水肿、肿瘤或寄生虫异常移动)。
感染(上行性肠内细菌、犬小病毒感染、弓虫病或胰蛭)。
腹腔受损或开刀。
胰腺缺血,低血压或栓塞。
高血钙症。
药物毒素:有机磷,硫唑嘌呤,噻嗪类,雌激素,速尿,磺胺类药,四环素,普鲁卡因胺,天冬酰胺,溴化物,氯丙咪嗪。
4.临床诊断与分析4.1血常规检查
胰腺炎患犬常存在脱水(红细胞压积和血浆蛋白浓度升高)和白细胞增多的症状。轻度患病动物可能存在应激性白细胞像,而较严重的患病动物可见白细胞增多更明显,并伴有轻度至严重核左移。除非患有DIC,血小板数量一般正常。血浆可能存在脂血症和黄疸。有些犬猫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下降,并出现贫血。[4]
4.2血清生化检查
血清生化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肌酐,葡萄糖,白蛋白,钙和总胆红素以及肝酶活性(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以上急性胰腺炎患犬猫存在肾前性氮质血症,这是由于呕吐,液体摄入量过少和液体由损伤的血管渗入第三间隙(腹腔、间质)而引起血容量减少造成的。谷草转氨酶偏高(2/5),提示肝损伤,肌肉坏死等。碱性磷酸酶偏低(2/5)提示肾脏疾病,贫血等。钙离子偏低(2/6)提示坏死性胰腺炎、肾衰、肠道吸收不良等。[5]多数胰腺炎患犬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因此可当作犬胰腺炎的特异性检测。类似于其他血清酶活性,其值必须结合来源(主要是胰腺,还包括十二指肠粘膜,少量由其他消化系统组织和非消化系统组织分泌)、血清活性升高机制以及失活的途径进行判读。在健康状态下,血清总淀粉酶活性主要来自于胰腺和十二指肠粘膜。无论是正常还是病态,肾脏参与清除淀粉酶,因此单独肾衰竭应可使淀粉酶活性升高(2.5-3倍)。目前血清淀粉酶活性是犬胰腺炎较适当的筛选实验。但不适用于猫胰腺损伤的诊断。
血清脂肪酶活性检测脂肪酶的组织分布范围(主要是胰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比淀粉酶的更小,其血清活性检测已成为胰腺发炎时检查分泌增强的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同淀粉酶一样,脂肪酶也有由肾脏清除,当犬患氮质血症(升高2.5-3倍)或其他非胰腺疾病时,其脂肪酶活性会升高。有时脂肪酶活性升高还与许多癌症和肝胆疾病有关,在急性胰腺炎的试验犬模型中,血清脂肪酶活性与血清淀粉酶升高大致平行,但对于自然发病的犬,有时会出现不平行现象。多数情况下,两酶之一活性升高,或两者均升高或正常,且其升高程度与胰腺炎症程度无关。[6]目前认为脂肪酶活性检测是犬胰腺炎较充分的筛查方法。
4.3尿检
尿检分析显示,患犬继发脱水时尿比重升高,然而在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尿液浓缩功能下降,并有可能在尿沉渣检查中发现管型的存在。
4.4胰蛋白酶样免疫反应性(TLI)
也是诊断胰腺炎的方法之一,但它灵敏度更低,与其他诊断方法而言,没有显著优势。在一些慢性胰腺炎病例并伴随体重减轻和腹泻时,由于胰外分泌功能不足的等原因TLI可能降低,同时,血清中VB12含量也可能降低。但是,在急性胰腺炎中,亦可能发现TLI有暂时降低的可能性,因此就必须重复多测几次以确定是否存在胰外分泌不足。[7]
犬胰腺脂肪酶免疫活性cPLI,当cPLI大于ug/L时应怀疑是否患上胰腺炎,这种方法灵敏度高达83%。此外cPLI值低于ug/L时,也基本排除犬急性胰腺炎。但已有报道称在胃炎、慢性炎性肠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使用抗癫痫药物时,血清cPLI浓度可能升高。
4.5影像学检查
胰腺炎无特异病征性的X线片表现,只有一些局灶性腹膜炎的表现。这些表现包括右前腹部呈毛玻璃样影像,十二指肠积气和胰腺区域放射密度增加,成实质器官表现,使十二指肠侧移,幽门十二指肠弧度增宽及胃排空时间延长。然而这些仅仅是主观的变化,对医生来说意义不大,并不能作为诊断胰腺炎的证据。
犬胰腺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是超声检查,因为它更易获得胰腺的大小、形状和均质性等特殊信息。最常见的表现是非均质的实质性表现和胰腺区域存在低回声,这是由于胰腺水肿、出血和炎性渗出所致。胰腺周脂肪和胆管扩张也可引起高回声。如果显示为单个均质液性结构,则说明存在脓肿或假囊肿,这是一种严重胰腺炎的并发症。[8]
4.6胰腺活检
对胰腺进行活检被认为是对胰腺炎最具有诊断权威性的诊断方法,尽管有时通过剖腹探查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胰腺病变,但事实上胰腺的大小并不能作为判断胰腺炎的依据,因此活检对于胰腺炎的确诊仍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胰腺炎的诊断并不应仅仅依赖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还应对动物的症状、体检结果、诱发因素进行正确分析,并对指标变化原因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仔细的判断。就目前来讲,cPLI和超声波是胰腺炎最有效的检测方法,但非所有患胰腺炎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法检测出来。因此,活检仍然是胰腺炎诊断的金标准,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适合做活检。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胰腺肿瘤时非常有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