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急性胰腺炎

眼角白癜风好治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4318.html

消化内科供稿——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可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疾病知识的教育宣教

急性胰腺炎呈高分解代谢状态,免疫力低下,并发症上升,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抗胰酶,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有关胰腺炎方面的基本知识,禁食,胃肠减压的目的及重要性,饮食与胰腺分泌的关系,出入量记录的目的及方法,监测血糖及血,尿淀粉酶的意义,让患者知道如何配合医生,护士,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在住院期间告知病人血糖的意义及正常值范围。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监测血糖的方法。以便出院后经常监测血糖水平。可为调整药物剂量及饮食提供依据。指导病人每2个月~3个月返院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每6个月~12个月检查尿微量蛋白和眼底状况。

卧床与活动指导

指导早期卧床休息,向患者解释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促进组织和体力的恢复,但要经常变换体位。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剧烈腹痛时取弯腰、屈膝侧卧位;

饮食指导

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期应绝对禁饮食,使胃肠道处于“休息”状态,从而减少胰腺分泌,降低胰管内压力。且机体的高分解代谢使脂肪、蛋白质迅速消耗,因此患者的热量消耗比基础值增高约50%,患者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应加强营养支持。待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痛消失后开始进食少量流质。腹痛缓解后,应从少量低脂、低糖饮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讲解饮食原则,应供给充足的热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易消化,并避免食用刺激性及生冷和易膨胀食物,严禁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减轻胰腺负担,利于胰腺恢复。

a、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除流食外还包括米粥、素面生、素挂面、素馄饨、面包、饼干(少油)及少量碎软菜、水果等。

b、待腹痛、呕吐基本消失,白细胞淀粉酶减至正常后可给以不含脂肪的纯碳水化合物流食,内容包括:米汤、稀藕粉、杏仁茶、果汁、果冻等糖类食物。   

c、宜适当增加过箩粥、蒸蛋清,少量南豆腐汤食品。

d、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

e、绝对禁酒:一般痊愈需2--3个月,预防复发,仍须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

f、忌食油腻性食物。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并能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又能激活胰腺中的消化酶,可使病情加重。因此,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肥肉、花生、芝麻、油酥点心、油炸食品等均应禁止食用。

g、禁用肉汤、鱼汤、鸡汤、奶类、蛋黄等含脂肪的食物。

h、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

4、药物知识的健康教育

减少胰腺分泌的药物有生长抑素、胰升糖素和降钙素,尤以生长抑素和其类似物奥曲肽疗效较好。向患者解释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时间,使用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连续补液及营养支持,使患者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易引起情绪波动,应予安抚,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基础生活教育指导

患者在禁食及胃肠减压期间,易导致口腔感染;应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适当活动,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并发症发生。

病情观察与出院指导

患者由于禁食及肠胃减压可有咽喉部不适口渴饥饿等现象,可指导患者用棉签沾水湿润双唇及咽喉部。并嘱患者尽量在床旁排便,防止体力不支导致晕倒摔伤,对解痉止疼药物所致的口干呼吸道分泌物变粘不易咳出等现象予以说明,告知为正常现象。

做好出院后的饮食指导

绝对禁止饮酒和进食辣椒,浓茶,咖啡,禁食高脂肪食物。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含糖高食物如蜂蜜、糖果。少吃油腻制品,同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防止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进食过多的脂肪性食物,势必加重胰腺的分泌功能。

2、嘱患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锻炼,积极预防和治疗胆道疾病。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大怒。定期复查,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复查一次。如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4、指导预防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告知病人低血糖的主要症状:如饥饿感、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腹泻、病人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平时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降糖药,使血糖维持在6.1mmol/L~11.1mmol/L为宜。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糖尿病病人的皮肤感染后不易愈合.所以轻微医院处理。以防损伤久治不愈,引起严重感染。

5、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不可太劳累,持之以恒。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如饭后1h,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并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含糖食品以备急用。

审稿:杨桦编辑:陈海霞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s/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