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来自东方的“蛟龙”
一个是来自西域的“雄鹰”
他们相会于西南大地
在追求科研梦想的道路上
披荆斩棘,守望相助
近日,当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受理)评审结果揭晓,医院中标的六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便有两项来自于同一实验室——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室,分属于两名年龄相仿的90后助理研究员谭鹏、杜毅超,这是他们“四年磨一剑”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忠山起步
年7月,忠山上迎来了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谭鹏、杜毅超,他们一个27岁、一个26岁,分别来自祖国的东西两端,谭鹏老家在山东,于重庆西南大学攻读完硕士;杜毅超是甘肃人,在广西大学完成学业。
两个年龄相仿的大男孩,有着相似的背井离乡在外求学经历,又同时被医院招入麾下,进入陈孝平院士工作站(肝胆外科)实验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为了尽快熟悉实验室的工作,他们不断翻阅各种医学类科研书籍,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与来实验室的学生交流临床疾病知识,学习实操动物模型的解剖、手术等。
细胞学实验、动物实验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为了方便工作,刚来时,两人在忠山上租了房,过起了每周“”的生活,但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出这一定义。
虽然两人研究的方向略有不同,但他们依然彼此陪伴相互鼓励。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沟通交流,这段经历也见证了两人的友情岁月。
翻山越岭
由于两人之前均没有学医从医经历,谭鹏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杜毅超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疫苗,医院后均转做临床医学研究,除了基本的实验方法相通,其它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中间遇到很多困难。
谭鹏于年开始从事胰腺炎机制方面的研究,在开始阶段,从最基础的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构模方式,到原代胰腺细胞的分离培养都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从理论到实验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多亏了团队的支持与帮助,医院搭建的平台,肝胆外科和临床医学院研究中心的大家庭,离不开夏先明教授、李波教授和付文广教授在临床思路与生物学方法结合上的帮助与指导,离不开同事杜毅超的并肩奋斗(一起努力一个多月,克服原代星状细胞分离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离不开研究生王安康、陈浩、钱保林等的协助(依然记得慢性胰腺炎构模过程的艰辛,每只小鼠要承受针的雨蛙素注射,每天打6针、每针间隔1小时,有时‘小鼠吃饱了,人还没有吃饱’)。”谭鹏感慨地说。
杜毅超在第一次给小鼠模型接胆汁时,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实验过程中,需要将比针头(直径0.4毫米左右)略粗的管子插在小鼠的胆管上,一开始按文献上面介绍的方法去插管,很难插上,或者插上了却接不出来胆汁;后来又尝试了从小鼠的胆囊里插管进去,虽然能接出胆汁,但对胆囊有破坏;于是和团队的老师们讨论后,再想办法将管子进行改造,做了一个比胆管稍细的针头,从胆管插管,最后才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杜毅超说。
四年磨一剑
经过两年的学习,年,肝胆外科夏先明主任、李波主任和付文广教授带领谭鹏、杜毅超一起谋划布局,明确规划未来几年的课题思路、方向和目标,决定三人在肝胆外科临床基础研究领域各有所侧重,其中付文广教授继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方向的研究为主,杜毅超专攻肝脏纤维化、肝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谭鹏专注胰腺炎方向的研究。
一年后,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加上前面工作三年打下的基础,比如发表5篇以上的相关论文以及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于是便开始申报国自然项目。
谭鹏工作中
谭鹏长期致力于胰腺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DeathDisease,ExperimentalCellResearch杂志上。在前期工作中,他发现了一个在急性胰腺炎中显著上调表达的E3泛素连接酶FBXW11,并获得其潜在底物RASSF1A。
他便选择了《E3泛素连接酶FBXW11降解RASSF1A阻碍自噬流促进急性胰腺炎损伤的机制研究》这一课题,拟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动物模型等手段,在分子-细胞-动物水平上,系统解析FBXW11参与急性胰腺炎胰腺损伤的功能,阐明FBXW11对腺泡细胞自噬流的调控作用,分析FBXW11泛素化降解RASSF1A的细节,旨在揭示FBXW11降解RASSF1A发挥促急性胰腺炎胰腺损伤的机制。该研究有望为急性胰腺炎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杜毅超工作中
而杜毅超长期从事肝损伤相关的研究,具有肝再生、缺血再灌注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背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s)表面存在多种干细胞标记分子,是肝干细胞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肝星状细胞参与肝再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深入探究肝星状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相关机制,发现肝再生进程中的调控靶点,为解决临床肝功能不全及肝衰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杜毅超选择了《ALDOA作用于YAP调节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再生的研究机制》这一课题,旨在丰富肝星状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相关机制,为肝损伤防治及术后再生修复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经过一年的努力准备,他们所申报的课题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加上付文广教授今年所获得的面上项目,同一实验室科研“三剑客”共同囊括三项国自然项目,可谓收获颇丰。
“我当时申报这个课题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自己的观点写在标书里,希望能得到评审的意见反馈,对我的课题有所改进,没想到居然中标了,很意外,很幸运。医院科研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杜毅超说道。
“拿到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这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后面还需继续努力,医院的培养与支持。”谭鹏表示。
作为90后科研人员,杜毅超和谭鹏均在而立之际实现了两年前的梦想——拿到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他们的下一个大梦想便是冲击面上项目,力争在肝胆胰常见疾病的研究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文/赖谦、黄黎
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梁婷
校对:李浩
主审:刘牧宇
新闻-
▼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核酸检测脊柱科普
药驾
辐射科普
甲亢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备孕知识
健康运动
冠心病
脱发治疗
维生素该怎么补充
粪菌移植
解密“常规”化验单
体检报告
入院注意事项
食药相克
无痛胃镜检查
就诊全攻略
二三级教授坐诊时间
名老专家坐诊时间
外科专家坐诊一览表(上篇)
外科专家坐诊一览表(中篇)
外科专家坐诊一览表(下篇)
看病不排队
脑卒中上篇
脑卒中下篇
幽门螺旋杆菌
狂犬病
妇科病
女性“尿失禁”
不孕症
待产包
心梗
心肺复苏术
小儿肺炎
儿童疫苗
如何判断孩子病情轻重
母乳喂养和宝宝哭泣
儿童腹泻
艾滋病
胆囊结石
宣传部投稿邮箱:x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