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侃」每日阅读栏目,陪老师们一起“啃”医学影像那些经典实用的好书。
目前在读的是《影像医学操作常规》,是一本从放射科实际工作情况出发的实用好书!列举了X线、CT、MRI那些基本设备操作及摆位规范等。
第三章MRI检查第十六节肝胆脾MRI检查
1.正常变异和先天性异常;
2.外伤:血肿、破裂等;
3.囊肿:单纯性、寄生虫性、多囊性等;
4.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母细胞瘤、淋巴瘤、血管内皮肉瘤;
5.感染:肝脓肿、包虫病、肝霉菌感染、肝血吸虫病等;
6.其他疾病:肝静脉阻塞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肝梗塞、被动性肝充血、脂肪肝、肝硬化、血红蛋白沉着症等。
同基本常规。
1.线圈选择:选用腹部包绕式柔韧表面线圈,相控阵线圈,也可使用体线圈。
2.体位及采集中心:患者取头先进仰卧位,线圈横轴中线对准剑突。
3.扫描方位:肝、胆、脾MRI常规扫描方位为横断位、冠状位。
4.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脉冲序列:SE、TSE、GRE、TFE等
采集模式:2D、MS
采集矩阵:×(80~)
重建矩阵:×、×
FOV:~mm
NSA:2~4次
THK/Gap:5~10mm/(10~20)%
TR/TE:~ms/10~20ms(SETlWI)
~0ms/90~ms(SET2WI)
TR/TE/ETL:0ms/ms/10(FSET2WI)
TR/TE/TI:1ms/20ms/ms(STIR)
TR/TE/ETL:ms/ms/16(TSET2WI)
TR/TE/Flip:ms/7ms/60°(Turboflash动态)
1.可在检查前先让患者口服0.5mmol/L的Gd-DTPA~0ml。
2.若患者太瘦,可在胸骨前线圈内加棉垫使线圈开口重叠不超过8cm。若患者太胖,腹围超过线圈长度,可将线圈开口端置于左侧腹壁,以免肝脏信号不均。
3.呼吸补偿感应器安装于患者上腹部正中时,两端的腹带不宜过紧。
4.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平静自由呼吸,不可闭气、咳嗽,以免引起扫描中途停止。如使用Breathhold(呼吸暂停)扫描技术,应先训练病人:吸气-呼气-暂停,使病人能掌握这种暂停呼吸的方法。
第十七节胰腺MRI检查
1.炎症:急、慢性胰腺炎。
2.肿瘤:胰腺癌、囊性肿瘤、转移瘤、胰岛细胞瘤等。
3.外伤。
4.其他疾病:包虫病、囊性纤维化、血红蛋白沉着症等。
同基本常规。
1.线圈选择:选用腹部包绕式柔韧表面线圈,相控阵线圈或体线圈。
2.体位及采集中心:头先进仰卧位,横轴线对准线圈横轴中线。
3.扫描方位及采集中心:胰腺MRI扫描常规取横断位扫描,有时加冠状位扫描。
4.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脉冲序列:SE、TSE、STIR、TFE等
采集模式:2D、MS
采集矩阵:×(80~)、×(~)
重建矩阵:×、×
FOV:mm
NSA:2~4次
THK/Gap:5~8mm/(10~20)%
TR/TE:~ms/l0~20ms(SET1WI)
~2m6/80~ms(T2W1)
TR/TE/ETL:0~0/ms/8~10(FSET2W1)
TR/TE/ETL:ms//16~20(TSET2WI)
TFE/Flip:ms/6ms/60°(TFE动态)
同肝胆脾MRI检查。
第十八节肾及肾上腺MRI技术
1.囊肿:单纯性、出血性、肾盂旁、多囊肾等。
2.肿瘤:良性肿瘤如错构瘤、腺瘤,恶性肿瘤如肾癌、肾乳头状腺癌、移形细胞癌、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等。
3.感染:结核性、化脓性、肾盂肾炎。
4.外伤:血肿、挫伤。
5.其他疾病:肾梗塞、血管畸形等。
同基本常规。
1.线圈选择:腹部包绕式柔韧表面线圈或体线圈。
2.体位及采集中心:头先进仰卧位。线圈横轴中心位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3.扫描方位:肾及肾上腺MRI扫描常规取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有时为了鉴别病变也可设定矢状位扫描。
4.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脉冲序列:SE、TSE、TFE、FSPGR等
采集模式:2D、MS
采集矩阵:×(80~)、×(一)
重建矩阵:×、×、×
FOV:mm
NSA:2~4次
THK/Gap:5~8mm/(10~20)%(肾)
3~5mm/(10~20)%(肾上腺)
TR/TE:~ms(SET1WI)
1~ms/60~80ms(SET2WI)
TR/TE/ETL:0~0ms/ms/8~10(FSET2WI)
TR/TE/F1ip:ms/7ms/60°(FSPGRT1WI)
同肝胆脾MRI检查。
第十九节腹部血管MRA检查
腹部血管MRA技术可用于显示腹主动脉系统、下腔静脉系统及门静脉系统血管影像。根据检查目的的不同可将动脉与静脉单独显示。
1.血管性病变: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大动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和先天性变异等。
2.与血管有关的肿瘤性病变。
同基本常规。
1.线圈选择:可选用腹部软制包裹线圈、相控阵线圈及体线圈。
2.体位及采集中心:头先进仰卧位,线圈横轴中线对准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3.扫描方位:腹部MRA技术常规采用冠状位或横断位扫描。根据需要设定扫描范围。
4.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脉冲序列:3D~PC(冠状位)、2D~TOF(横断、冠状位)
采集模式:3D、2D
采集矩阵:×(~)
重建矩阵:×、×
FOV:~mm
NSA:1~2次.
THK/Gap:2~4/(-50~0)%
TR/TE/F1ip:35ms/12ms/20°(3D~PC)
50ms/10ms/30°(2D~TOF)
1.动脉成像在动脉远端设定平行于层面的预饱和带,静脉成像设定动脉近端平行于层面的预饱和带。
2.3D采集配合呼吸补偿技术,2D采集配合Breathho1d(BH)多次扫描,可提高成像质量。
3.其他同肝胆脾MRI检查。
第二十节MRI胆道造影技术
1.先天性疾病。
2.肿瘤:胆管癌、胆囊癌等。
3.炎症和结石。
同基本常规。
1.线圈选择:包裹式体部表面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体部线圈。
2.体位及采集中心:同肝脏MRI技术。
3.扫描方位:MRI胆管造影通常使用冠状位扫描。
4.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脉冲序列:TSE、GRE
采集模式:2D
采集矩阵:×(~)
重建矩阵:×
FOV:~mm
NSA:2~4次
THK/Gap:2~4mm/(-50~0)%
TR/TE/ETL:~00ms/~ms/16~32(TSE重T2WI)
1.采用全方位流动血流信号抑制及脂肪抑制技术可使扩张胆道系统与周围形成强对比。
2.原始图像进行三维MIP重建并实施适当的背景抑制及滤波平滑处理即形成单独的MRI
胆道造影图像。
3.其他同肝胆脾MRI检查。
胸部:纵隔、肺、心血管、乳房的MRI检查操作要点#医学影像每日笔记21#
小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