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年3月~年3月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28~67岁,平均39.4岁;致病因素:7例饮酒,6例暴饮暴食,41例胆道疾病,14例高脂血症;临床表现:68例均出现持续性上腹突发性痛感,伴随腹膜刺激,58例腹部疼痛,53例腹部胀痛,49例恶心,47例呕吐,5例出现黄疸,11例伴随高热。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致病因素、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方法: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协助患者取平卧体位,利用胃镜辅助观察,用适量温开水湿润鼻孔肠营养管的头端,随后将其放入胃内。然后,换成左侧卧位,将内镜与异物钳由口腔放入,利用钳口夹住导管,缓慢将其送入空肠。完成置入后,应查看导管是否出现胃内弯曲,若有则需及时纠正。随后,将内镜撤出,并固定住导管,开始提供营养支持。首先,将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ml)经由输液器缓慢注入,其后才可注入百普素,作为肠内营养剂。伴随治疗天数的增加,应逐步提升百普素的浓度。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处理:选取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差异P<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出现不良反应2例(59%),不良反应比例相同,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有效27例(%),观察组治疗有效32例(%)。两组在治疗有效率上的比较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三、讨 论
临床中,重症胰腺炎属于常见的一类代谢疾病,患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且易于导致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病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胰腺会持续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与消化酶,伴随机体循环,作用于全身各处,引发全身性的感染与炎性综合征,从而造成重要脏器的损伤与功能障碍,严重时诱发死亡。因而,针对该病,必须及时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发现,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数都表现出营养不良征象,因而需要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传统方法是肠外营养支持,目前,一种新型的手段-肠内营养支持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体征,改善胃肠功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潘永江
作者单位: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