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在天津召开的“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由医院胰腺肿瘤科郝继辉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胰腺癌纳米载体药物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课题组设计的新型多层混合型纳米载体,实现了分层载带3种有效治疗成分,填补了同时携带多种药物的纳米载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技术空白,肿瘤靶向性获大幅提高,在药效提升的同时毒性减小。该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上,郝继辉教授也因此荣登纽约时代广场。。
胰腺癌是临床上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5年生存率低于5%,堪称“癌中之王”。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仅有20%的患者在就诊时有手术机会,大多数患者由于远处转移和局部进展只能接受姑息化疗,化疗药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远期生存。
郝继辉介绍,年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英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提出:FOLFIRINOX化疗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和伊利替康)第一次将转移性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提高到了11.1个月(对照组为6.8个月),客观反映率由9%提升到38%。然而在后续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案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特别是约1/3接受该方案的患者出现严重的乏力,影响日常生活。
为了优化FOLFIRINOX化疗方案,郝继辉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课题组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层磷脂-聚合物混合型纳米载体,实现了FOLFIRINOX方案中3种有效治疗成分(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的分层载带,填补了同时携带多种药物的纳米载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技术空白。这种纳米载体明显提高了药物在体内循环中的半衰期,同时可被动靶向富集在肿瘤部位,并识别胰腺癌细胞高度表达的整合素受体,从而使其对肿瘤的靶向性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10倍。而更重要的是,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明显减少。
郝继辉向记者表示,这种新型纳米载体的设计,拓展了纳米技术在多药联合的化疗方案中的应用,实现了FOLFIRINOX方案的减毒增效,解决了胰腺癌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下一步他们将深入研究这种纳米载体药物的规模化合成以及生物效应,以早日实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法默生临床研究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EDC)
法默生临床试验管理系统(CTMS)
咨询
新药汇:在这里发现新药!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