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六院
过了小年就是年春节将至
最重要的事就是:吃吃吃~
大家在享受丰盛美食之余
可能也会有些幸福的烦恼
那就是——
衣带渐紧终不悔,每逢佳节胖三斤!
一见到美食就克制不住自己的食欲
恨不得自己能有两张嘴
经常吃到揉着肚子、扶着腰、打着饱嗝...
这是不是过年的你?
话说我们经常听到
“吃饱了撑的”这句话
虽然有玩笑的成分在里面
但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
“暴饮暴食”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
No.1
急性胰腺炎
大量进食和喝酒,会促使胰液分泌增加,使胰液提早激活;大量进食可以促使胰液大量分泌,增加胰腺细胞和管道的压力。
有胆道疾病的人,更易发生急性胰腺炎,更应谨慎;切忌暴饮暴食,还需严格戒酒。
No.2
肥胖
吃太饱,多余的热量合成脂肪在体内储存,会使人发胖;肥胖会带来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一系列并发症。
No.3
胃病
众所周知,吃得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大多数人不知道,吃得过多、过快还会导致胃溃疡及急性胃扩张。
No.4
心血管疾病
饱餐高脂饮食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诱发因素,而脂肪对血管壁的伤害很大。
No.5
急性胆囊炎
大吃大喝或是大量饮酒,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导致胆汁分泌过多,诱发急性胆囊炎,或是胆石症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同时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No.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暴饮暴食,导致血糖急剧的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引起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的急症,春节期间暴饮暴食,情绪激动等情况,更容易诱发。该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需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死亡,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No.7
急性胃扩张
暴饮暴食后,胃部扩张到一定程度,便会导致由急性胃扩张是引起的急性胃动力紊乱、胃内大量积液与积气,出现上腹胀痛与反复呕吐,严重者会造成胃壁的缺血性坏死与穿孔。
同时扩张的胃可将小肠推向下方,使小肠系膜和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造成机械性压迫,致使胃、胆、胰的分泌物以及吞咽的气体大量积存在胃和十二指肠内,扩张越发严重,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后果十分严重。
除此之外,过度饮酒容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后剧烈呕吐也可能导致食管贲门粘膜撕裂进而出血。
重点来了: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No.1
肉类选择有讲究
肉类是春节必备的“硬菜”,选择和食用肉类,更应注意种类和食用量。
鱼虾类脂肪含量低,且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其脂肪酸组成也优于畜类脂肪;应该优先选择。
至于畜类,应该选择畜类瘦肉,脂肪含量低,尤其需要控制肥肉摄入。
建议肉类选择标准:鱼虾类禽类畜类。
另外,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禽畜肉和鱼虾均为一两左右,摄入过多肉类,易造成代谢负担甚至导致高尿酸、痛风等症状。
No.2
果蔬新鲜又多彩
蔬菜,水果也是节日必备,但事实上,我国居民蔬菜摄入量逐年下降,水果摄入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节日期间,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多增加蔬果的摄入。
成人每日推荐摄入水果半斤左右,摄入蔬菜一斤左右,且种类越多越好。
另外,腌菜、酱菜不能替代新鲜蔬菜,从营养角度来看,腌菜和酱菜已经不属于蔬菜类别,建议尽量使用新鲜蔬菜、水果。
No.3
谷物为主粗细配
过年期间,很多人很少吃主食,认为可以减少热量摄入。
但其实不然,由于代偿心理作祟,少吃主食后会不知不觉吃了很多其他食物代替,热量其实反而不低。
健康的膳食结构从来离不开主食,节日期间,应当注重谷类、杂豆、薯类食物的摄入。
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谷薯类食物-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g,薯类50-g。
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含有谷物全部的天然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对健康更有利,例如糙米、燕麦等。
No.4
坚果好吃别过量
坚果作为佐餐或零食是非常好的节日食品。
其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坚果属于高能量食物,推荐每天摄入10克左右为宜,如摄入超量,应注意控制总能量摄入。
最好选用原味的坚果,因为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带入较多的盐、糖和油脂,选购时应注意阅读营养标签。
当然,除了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之外,要想不长胖,还需要坚持运动。
No.5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吃完大餐后,不要立马坐着,或者躺着。要站会,可以靠墙壁站更好了。
小伙伴们可以适当活动一会儿,比如在家就收拾个桌子、洗碗以及大扫除,外出就餐后多走几步,这些动作可以减少胃酸反流,对胃肠蠕动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改善烧心、腹胀等症状。
出去玩的时候,可以每天花20分钟快步走,能达到肌肉紧实的效果,比节食更能明显改善大腿及臀部肥胖。
如果为了更好地控制体重,晚上花30-60分钟,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或者动作训练,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爱运动的吃货女生,一般都不会胖到哪里去。
而对于平时不经常运动的朋友,不主张假期运动量过大。最后提醒大家,运动前一定要热身,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运动后要做整理运动,尽快缓解疲劳。
文章不错?底部请随手点个“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