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05.28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腹症科普“云”宣传与义诊活动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且预后极差,生存率低,40岁以上好发,男性略多于女性,5年生存率低于8%。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呈明显上升趋势。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早期诊断胰腺癌十分困难。
胰腺在哪?有什么用?
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胰腺分头、颈、体、尾4部分,这几部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其右侧端为胰头部分,被十二指肠所环抱,后面与胆总管、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相邻。胰颈为头、体之间的移行部,其前上方为十二指肠上部和幽门,其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门静脉。胰体较长,为胰的中间大部分,其前面隔小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后面与左肾和左肾上腺等相接。胰尾为胰体向左逐渐移行变细的部分,与脾门相邻。
胰腺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起到分泌胰岛素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帮助调节血糖。如果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有所减弱,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发生。胰腺还可以分泌胰液,胰液里面还含有很多的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可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一: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腹部不适或腹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若还存在胰液出口的梗阻,进食后可出现疼痛或不适加重。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可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
(2)消化道症状:当肿瘤阻塞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时,胆汁和胰液体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而胰腺外分泌功能损伤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3)消瘦和乏力: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
(4)黄疸: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皮肤瘙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二:诊治进展
诊断
(1)临床表现:包括最早出现的腹部疼痛不适、消瘦和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其他症状。
(2)体格检查:胰腺癌早期无明显体征,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消瘦、黄疸、肝肿大、胆囊肿大、腹部肿块等其他体征。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获得初步诊断和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规范化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①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可多轴面观察等特点,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②CT检查:CT检查具有较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
③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MRI、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胰腺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为CT增强扫描的有益补充。
④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PET-CT可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在发现胰外转移、评价全身肿瘤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⑤超声内镜(EUS):在内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超声成像,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EUS引导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EUS-FNA),成为目前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诊断最准确的方法。
⑥我科的特色诊治手段ERCP:包括经ERCP细胞病理学诊断、在我科特色诊疗理念SELECT多镜组合中西医微创诊疗理念指导下ERCP联合胰胆管内超声检查(IDUS)诊断。
(4)血液免疫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累及肝脏、阻塞胆管时可引起相应的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汁酸、胆红素等升高。临床上常用的与胰腺癌诊断相关肿瘤标志物有CA19-9、CEA、CA等,其中CA19-9是胰腺癌中应用价值最高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
(5)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通过术前、术中或行内镜超声细胞学穿刺,活组织检查可确定胰腺癌诊断。
治疗
(1)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外科手术应尽力实施根治性切除。
(2)内科治疗:胰腺癌化学治疗疗效有限,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有关胰腺癌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化学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限,同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胰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贯穿各个分期。可手术切除局限性胰腺癌,或因内科疾病不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推荐放射治疗,是这部分患者长期生存的新选择。
(4)ERCP及相关治疗:单纯的诊断性ERCP操作已不推荐作为胰胆系统疾病的诊断首选,而更多的是进行治疗性ERCP操作过程中进行胰胆管造影诊断。
(5)介入治疗:针对胰腺癌及胰腺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及胰腺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经动脉灌注化疗、消融治疗、PTCD、胆道支架植入、肠道支架植入、出血栓塞治疗。
(6)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或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三:及早发现“蛛丝马迹”
尽管胰腺癌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但人们只要提高警惕,还是能够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那么,如何及早地发现胰腺癌呢?
1.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者;或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或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3)近期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糖尿病者。既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肥胖却突然发生糖尿病,而且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需要警惕。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4)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患者。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2.胰腺囊性疾病:
胰腺囊性病变是一组呈囊性或囊实性的胰腺占位性病变。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类。非肿瘤性主要包括胰腺假性囊肿、先天性真性囊肿和潴留性囊肿;肿瘤性主要为胰腺囊性肿瘤。多数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有临床表现亦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肿块、恶心、呕吐、腹泻和体重减轻等。对于有症状、确诊或可疑恶性的胰腺囊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但囊性肿瘤术前常常缺乏明确诊断,因此对于无症状的、较小的囊性病变患者建议进行随访监测。
3.普通人群:
(1)原因不明的顽固性腹痛、腰背痛的人群。早期疼痛为性质模糊的胀痛、隐痛或钝痛等。胰头癌的腹痛偏于右上腹,胰体尾癌偏于左上腹,少数人可有脐周痛。后期可有腹背痛,常与体位有关,仰卧加剧,弯腰、前倾坐位或侧卧位稍缓解,进食后加重,夜间疼痛更甚。
(2)不明原因的黄疸者。黄疸是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约占30%左右。大便的颜色随着黄疸加深而变淡,最终呈白陶土色,小便颜色则越来越深,呈酱油色。多数病人可因梗阻性黄疸而皮肤瘙痒,致遍体抓痕。
(3)不明原因的厌食及消瘦者。不少胰腺癌患者早期有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症状极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相混淆。胰腺癌症状虽隐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却很明显。大多胰腺癌患者会出现明显体重减轻,1个月内体重可减轻10公斤或更多。
如果生活中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那么我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吃柑、桔、橙、柚等柑橘类水果,对我们预防胰腺癌的发生也是有益的。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