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都医客第16期
客爷今天不偷懒
继续补交作业
上期我们刚刚致敬了
医学前辈朱理珉教授
本期
我们的“青春风暴”再次来临
三个标签:
七年制
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就是这么自ren信xing
就是这么自jiao豪ao
一、个人简介:
高松
天津医院胰腺肿瘤科
博士,副主任医师
天医临床七年制,医学硕士
师从郝继辉教授,肿瘤学博士
临床方面,师从我国著名胰腺肿瘤专家郝继辉教授,本人酷爱肝胆胰腺方向的腹部肿瘤外科事业,尤其对各种“围肝门”手术和肝脏胰腺微创手术具有浓厚兴趣,并以此为个人外科发展方向,每年完成各类肝胆胰手术台左右。
曾医院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操作资格,至今已参与达芬奇胰腺手术20余台。
随年资增长,认识到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逐渐积累经验,善于鉴别调整各种术前合并症,及时预判处理术后并发症,成功预判抢救胰瘘紧急出血患者10余例。临床中与师长取长补短,积累临床经验,本人资质一般,但幸得贵人前辈指点,偶小有斩获,以之为前进动力,惟恐踯躅不前。(高主任,太谦虚了)
二、个人随感
胰腺癌,癌中之王。平均五年生存率:7%,手术可切除率:20%,IV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6-8个月…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患者的无助和医生的无奈。选择胰腺肿瘤外科挑战癌王,意味着不仅要有一双灵巧的手,一颗勇敢的心,更要有一副耐得住寂寞的脾气。
刚刚工作时,面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简称PD),我的感悟只有两个字:懵和累。
懵是因为:这复杂的手术需要联合切除6个部位(胰头,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远端胃,胆囊和胆总管),清扫至少10组的淋巴结(从肝门部到肠系膜上动脉旁)再加上3个吻合(胰肠,胆肠,胃肠吻合)。
累是因为:每台手术基本都需要5-6个小时,更累的是术后要随时观测处理胰瘘,胆瘘,肠瘘,感染,胃瘫等数不清的并发症。
当时我也曾经动摇过:难道我一辈子的外科生涯都要面对如此复杂危险的手术么??恩师郝继辉教授看出了我的疑虑,送给我一本James.Cameron(当时世界上完成最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美国外科医生)的原版胰腺手术图谱,并简单的在封二写了一句话:
年轻的科室陪年轻的你一起成长,“胰”路前行,我们一起敢为天下先!
(客爷觉得小郝院长不仅是业务导师,更是心灵导师啊!什么时候,哏都医客有机会写一次医疗圈“男神”小郝院长呢)
是否有“为天下先”的能力暂且不论,当时自己真是打了鸡血一样的精读解剖书,参观参与手术,慢慢的我从PD手术中找到了外科之美:
用精细解剖剪刀打开动脉鞘后enBloc(完整)清扫每一组淋巴结后的精致术野,重建门静脉的精美外翻缝合;肝门胆管癌中骨骼化肝门和无血规整的肝创面…
在享受肝胆胰外科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鉴别调整各种术前合并症(糖尿病,黄疸,继发性胰腺炎)和及时预判处理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出血,感染),才能让有创伤的手术真正成为挽救病患的手段。
如何更好的控制手术损伤,实现快速康复外科(ERAS)也是目前的热点之一。因为只有尽快让患者从手术中恢复,才能尽早的让患者接受全身药物化疗,抑制潜在的循环肿瘤细胞的定植和扩增。因此腔镜微创手术成为我的另一个热衷方向。
自年起,开始逐步开展各种腔镜胰腺手术,从腔镜脾胰体尾切除术到腔镜下肝切除和腔镜下PD术。学习曲线的度过是漫长而痛苦的,但看到自己的患者在微创手术后恢复速度加快,我们始终乐此不疲。医院购置达芬奇新型手术机器人系统,我于年医院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操作资格,至今已配合郝继辉院长完成达芬奇胰腺手术20余台,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平均住院日仅为8.5天。
最后说一点感悟,就是手术虽然是根治胰腺癌的最有效手段,但并不唯一。要战胜胰腺癌,不能只靠一把刀,胰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标记物的筛查,胰腺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以及胰腺癌相关糖尿病和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许多课题需要内科,影像超声科,介入科和病理科医生一起携起手来从三级预防的角度,以MDT的形式共同努力。本人工作之余,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胰腺癌肝转移和恶病质的相关研究小有心得,愿与同仁们合作深入研究。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引申改编恩师的那句话与各位共勉: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改变胰腺癌患者们山重水复“胰”无路的困境,开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治疗新时代。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我是医客的所有内容
欢迎扫码入群
加入高松副主任的个人工作站:
舞台回到哏都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