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
移
植
不能!No!不能长期吃!
不受其益,反受其害。
作者:智安
编辑:郁婉扬
审阅:智安
这是肾·一样的人第篇原创文章
一起经历一起学习
"
肾移植并不是做了就好了,除了让人害怕的排斥、延迟恢复、感染等问题之外,就连术后的胃肠问题,都会让人纠结和担心,于是,各种神仙就出来“指路”了。在胃肠相关问题预防上,最常被病友和家属问起的两种药,是益生菌和拉唑类药物。
今天,结合病友间传说和问题,做个问答解析,一起简单了解和学习一下。
问:XX医院院医生和个别老病友,让移植后病友长期服用益生菌,这个能长期吃吗?
答:不能长期吃。(目前了解的让移植病医院只有一个)。
下面开始从肾移植术后胃肠问题出现的原因入手,为大家进行解析:
一、药物因素: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骁悉,那么,它为什么会比其它排斥药更容易引起腹泻呢,其实主要是因为骁悉在代谢中分解出来的羟乙基吗啉,它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肠问题,所以一些病友吃骁悉胃肠问题比较多。
其实,除了骁悉,大家吃的他克莫司、环孢素、米芙之类的排斥药副作用也都清晰的写着腹泻这样的副作用。所以,对于移植病友来说,吃排斥药就可能出现药物因素引起的腹泻问题。
长期吃排斥药,这也成了病友胃肠问题的最大隐患。
改善参考意见:
1.服药方式首先要对,避免两种排斥药物同时使用,最好分开间隔来吃,降低药物同时服用的副作用。
2.最好先吃饭,对于他克莫司之类的药物,餐后间隔够时间再吃药,其它排斥药物也建议餐后吃,减少药物对胃肠刺激。
3.药物不适合的,该换药物的需要及时换,因为长期的胃肠问题引起的腹泻,容易引起浓度和肌酐变化,严重腹泻会引起肾损伤,甚至失功。
二、食物因素:
由于我们长期吃大量刺激胃肠的药物,使我们的胃肠更加敏感脆弱,所以,一些错误的饮食方式和习惯,容易引起胃肠问题。
改善参考建议:
1.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吃凉冷食物、不吃隔顿隔夜食物。
2.冰箱里食物生熟分开。
3.吃新鲜食物,蔬菜肉鱼之类的食物买回家先泡水,做之前最好先焯水。
4.减少外面用餐,不吃外面的卤煮等熟食
三、病毒细菌因素:
肾移植术后,由于吃排斥药(免疫抑制剂),使我们自身免疫降低,容易因为一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腹泻等胃肠问题。
改善参考建议:
1.在胃肠问题反复时,或者长期存在时,医院做检查,看看是不是病毒细菌引起,确定后,根据具体的病毒细菌,去有针对性用药治疗。
2.注意结合免疫检查,做好排斥药调整,减少和降低因免疫低引起的感染。
四、疾病因素:
这些年,在和病友的日常交流中,从一些病例发现,一些胃肠问题的诱发原因,来自一些其他疾病,比如常见的糖尿病、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
参考改善建议:
1.肾移植术后,胃肠问题存在时,疾病因素需要考虑,必要的疾病检查,特别是自己本身就有这类疾病的,更需要和医生沟通治疗方案。
2.移植后,定期体检,以及结合免疫检查调整好排斥药,防止免疫低引起的一些肿瘤相关疾病。
看完上面肾移植术后病友常见胃肠问题的原因以及改善参考意见,我们大概清楚了一些问题和一些日常生活里该如何改善和预防调整胃肠方式。
最好的预防和改善,是根据原因,在生活里注意细节调整,而不是去长期吃药。
而且这些原因里,几乎没有靠长期吃益生菌就起到能长期预防和解决的。而且,即使是胃肠有问题,需要服用益生菌,也需要严格遵医嘱,短时间吃,不会下长期医嘱。
如果胃肠没问题,长期吃更是错的,不但起不到改善和调整胃肠作用,反而会带来很多问题,对病友有伤害
下面,简单和大家聊下为什么益生菌不适合长期服用。
01
肠道功能退化:
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依赖性,使肠道不能正常的产生益生菌或者产生益生菌的能力降低,从而使肠道功能逐步退化和降低,甚至失去人体自身肠道功能。
02
出现耐药性:
益生菌中的一些菌是具有耐药性的,如果长期使用,也可能使一些病原菌获得耐药性,一旦这些具有耐药性的病原菌感染,耐药性强,在感染治疗的时候,可以用的药就减少了。而且,可能面对的是无药可用的地步。那时候,可能就没办法治疗感染了。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曾做过一个益生菌耐药性研究,其中22株乳杆菌和9株双歧杆菌有相似耐药谱。
03
免疫能力问题:
长期使用,其实可能会使自身免疫能力被破坏和免疫功能退化,对于我们这种肾移植术后,长期使用免疫药物,自身免疫受到排斥药抑制,本身免疫就不好的人来说,免疫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特别是移植术后和初期,在移植手术前、手术中或者手术后使用了抗急排药物,大家常会看到自己用过这些药:即复宁、美罗华、舒莱、万珂、兔抗等。
这些抗急排药物,使我们自身免疫被破坏,需要时间去重建,在没有恢复重建时,加上我们日常吃的排斥药的免疫抑制,如果再再由于长期服用益生菌免疫能力出问题,那我们自身的免疫就更麻烦了。
04
感染危及生命:
长期使用,益生菌进入人血液,引起人的全身性感染,例如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年发表的论文中有提到)。
综上所述:
"
肾移植术后病友的胃肠问题,不适合长期服用益生菌去预防和调整改善。
问:肾移植术后的胃肠问题,能长期吃拉唑类药物预防吗?
答:不能。
首先,不建议在没有胃肠疾病时,使用药物去做什么长期预防,特别不建议长期服用拉唑类的药物。
因为,拉唑类药物,在其副作用中有肾脏和肝脏出现问题的报告,对于肾脏的损害主要是其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引起肾损伤以肾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肾衰竭,是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
肾内科医生对该药物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即使用,也是在监测病人的情况下,短期使用,因它能引起肾损害的程度,仅次于镇痛类药物。
所以,对于我们肾移植病人来说,这个药物不适合长期吃,特别是,不适合移植术后无胃肠疾病问题时去做什么长期预防使用。
在这些年和移植后病友交流中,有因长期服用拉唑类药物引起肾功问题的病例,也有长期服用肌酐高,停药后有所改善,结合药的副作用和一些病友病例,不建议移植后病友长期吃。
用药思考:
在长期的病友交流和帮助中,会发现由于社会疾病科普缺失,有点事,很多人根本不考虑原因,上来说个症状,不管是不是需要吃药,就问吃点什么药好,就想赶紧吃药,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吃上药就好了就安心了,不管副作用之类的。
在这种用药认知下,移植病友圈子里各种所谓移植时间长的老病友自以教授和老师身份出现,各种指点吃这个药长期吃有好处,吃那个偏方长期吃有好处。
各种五花八门的药和偏方在病友圈子里层出不穷,一些一点基础常识都没有的病友和家属,觉得移植久,就什么都懂,说什么都听都信,美其名曰有“经验”。
其实,经验这个东西很好理解,是经过知识验证后的经历,才能称之为“经验”,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性,不是移植久和经历过,就能称之为有“经验”,因为知识不是单纯的以时间和经历来看的。
另外:
移植肾存活率长短,真不是因为了解和懂移植,就能用的久。
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和了解肾移植,只是帮助我们把自己日常生活里能做的、能避免的、能改善和降低问题发生的事做好,在复查中有些问题医生忽略的,我能做沟通,至于移植肾能用多久,涉及到很多客观不可控因素。
所以,我们要学的能学的,是知识,而不是看移植时间和经历,去“学人”。
个人用药原则供参考: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能少吃药,就少吃药;
需要吃药,尊医定量;
药用多久,良医有期;
违药背理,不受其益;
错误用药,反受其害。
"
下期话题:
下一篇移植交流话题,
由你来定,
在留言区,说出你想了解交流的,
有机会我们下篇一起聊聊。
还想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