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行静脉滤器置入的多中心试验.
对有预防性抗凝禁忌症而严重损伤的患者,早期是否应该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及死亡仍未知。
针对此问题,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例重度受伤的患者进行研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5,[评分范围从0到75,评分越高表示严重程度越重]),这些患者均有使用抗凝药物的禁忌,在确定受伤后,入院72小时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或不放置滤器。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入组90天后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或死亡发生率;次要终点是在第8至90天内出现症状性肺栓塞的患者,且这些患者出现症状后至少存活7天且在7天内未使用预防性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第2周接受了腿部超声检查。当符合预定标准时,患者还接受了肺动脉CTA检查。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9岁,中位损伤严重度评分为27分。与未置入滤器相比,早期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并没有降低症状性肺栓塞或死亡的发生率(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组为13.9%,对照组为14.4%,P=0.98)。
下腔静脉滤器组46名患者和对照组未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34名患者中,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组中无发生肺栓塞患者,对照组中有5例发生肺栓塞(14.7%),其中1例死亡。在6名患者的过滤器中发现了血栓。
结论:与未放置滤器相比,重大创伤后早期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不会降低症状性肺栓塞及90天内死亡率。
AMulticenterTrialofVenaCavaFiltersinSeverelyInjuredPatients.
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IF:16.01
单用药物对比胰管支架结合药物在预防高风险患者行ERCP术后胰腺炎的一项随机对照实验.
急性胰腺炎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非劣效性试验,将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PEP)高风险的患者随机分配至药物预防结合胰管支架(PD)置入术(A组)和单独使用药物预防组(B组)。评估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在21个月内,共纳入例患者(平均年龄55.5±17.0岁;女性为60.2%)(每组患者例)。59名患者发生PEP(占总数的14.3%),A组26例患者(12.6%),B组33名患者(33.5%)。
两组患者中PEP的严重程度(P=0.59)、2小时后的血清淀粉酶水平(P=0.31)、24小时后的血清淀粉酶水平(P=0.08)以及住院时间(P=0.07)均没有显着差异。
结论:该研究未能证明单用药物与PD支架置入结合药物对比在预防高危患者PEP的非劣效性。
Pharmacologicalprophylaxisversuspancreaticductstentingpluspharmacologicalprophylaxisforpreventionofpost-ERCPpancreatitisinhighriskpatients:arandomizedtrial.
EndoscopyIF:6.
机器人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倾向匹配分析.
随着机器人手术越来越普遍,从费用及时间上来评估其临床效益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假设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胆囊切除术可以改善临床结果,但也会增加成本。
此研究的所有患医院接受机器人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数据库中确定选出,按照1:10倾向匹配比列分层,对年至年共名患者进行了统计学研究。
所有患者在人口统计学及体质指数方面无明显差异,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更高,进行数据匹配后(机器人手术=人,腹腔镜手术=0人),两组在术前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90天再次入院率更低(机器人0%,腹腔镜4.1%),但手术及住院花费都要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
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90天再入院率低,但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在追求机器人胆囊切除术之前,医院和医生都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及金钱和时间的花费。
Robo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