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8(1):22-25.
作者:樊友文黄飞陈阳李东王铁龙汤地
作者单位:医院普通外科
作者简介
汤地,医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院普通外科主任。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临床工作18年余,擅长肝胆胰外科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胆道镜手术以及ERCP的诊断与治疗。兼任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学学组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外科手术学组、胆胰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和参与国自然、省、市校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SCI收录第一作者论文4篇,中文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
随着三维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亦日益广泛。医师尤其是外科医师的视角从原本CT、超声等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化展开。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完整重建患者器官,精确定位病灶,明确血管毗邻关系,以其精确直观的优势实现了术前精准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制定及术中更为精准的定位。肝胆胰外科解剖关系复杂多变,胆道及血管错综复杂,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让外科医师更加直观地观察肝脏内的血管分布及毗邻关系、了解相关的血管变异、计算肝脏切除量及剩余肝体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肝切除术是肝脏良恶性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1-2]。由于肝内管道系统的复杂性及常有变异,肝切除术依旧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术式,尤其更高要求的精准肝切除术[3]。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在肝脏外科已被用于肝脏体积测算、手术安全性评估、手术规划等方面[4-5]。随着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推广,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其确定性、可预见性、集成性、个体化等特点契合了精准肝切除的理念,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6]。
在三维可视化技术之前,外科医师只能通过CT、MRI等二维图像了解肝脏病变的位置及解剖关系,虽然MRI及多排螺旋CT已具备强大的处理功能及极佳的图像分辨率,但其重建的仍为平面二维模型,且不可操作,不能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及评估。这些二维图像要转化为术中我们需要的三维立体信息,就要求外科医师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丰富的阅片经验及手术经验,这也是年轻外科医师快速成长的一个阻碍[7-8]。而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给外科医师提供一个直观、精确的视角,让外科医师术前既充分了解肝内血管胆管分布、血管病灶的毗邻关系及存在的血管变异,使手术更具可预见性且更加可控。
此外,我国肝病患者多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背景,尤其肝癌患者多经历肝炎、肝硬化至肝癌的发展过程,术前肝功能多已受到一定的损害[9]。因此,每一分正常肝组织对患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在根治性切除肝脏病灶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肝组织,并最大限度控制术中出血、减少血管损伤和全身性创伤侵袭,一直是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