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使用递进式阶梯护理决策辅助的方法,提高病人对肠内营养制剂的依从性。
0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年1月─8月在医院住院的胰腺癌术后病人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胰腺癌术后需要管饲肠内营养制剂的病人;意识清楚,可配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楚及无法配合的胰腺术后病人;不需要肠内营养的胰腺癌术后病人。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的胰腺癌术后肠内营养方法,术后评估病人营养风险,进行肠内营养前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梯护理决策辅助干预,决策辅助贯穿肠内营养的3个阶梯。病人决策辅助策略由胰腺专职护士、营养护士和营养师和主治医生共同制定,并负责落实。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提供基于循证的疾病信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每种方案的利弊以及科学的不确定性;帮助病人澄清价值观,分享价值观。具体措施如下。
1.2.1.1第一阶梯决策辅助
术后第2天管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50mL/h。
①管饲前提供可能会出现症状的循证信息,例如腹胀及血糖会出现小范围波动的可能。
②提供可以选择的方案。继续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优点是可以积极恢复,告知适合第一阶段的运动方式可减轻症状发生的可能,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可以床上功能锻炼的内容,教会病人床上运动。指导病人进行床上活动,主要包括肌肉收缩运动、关节运动及床上翻身运动。肌肉收缩运动:下肢放平,足背过屈和过伸,上肢屈曲,手握拳和放松;足踝关节运动:脚踝内外旋转,伸屈,上肢抬高,肘关节弯曲,用力握拳,上肢放平,下肢弯曲,脚蹬,放平,下肢抬高,膝关节弯曲,下肢放平;翻身运动:病人对侧下肢弯曲,脚蹬,双手抓床栏翻身。但放弃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存在的问题有:病人恢复变慢,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感染发生可能。
③帮助病人澄清观念,分享医生、营养师和护士的价值观,如术后肠内营养的重要性,第一阶段病人通过床上运动可缓解腹胀等。
1.2.1.2第二阶梯决策辅助
即管饲1:1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肠内营养制剂20~50mL/h过渡阶段。
①管饲前提供第二阶段管饲前可能会出现症状的循证信息,如可能有腹胀、恶心、腹泻等,告知血糖波动情况可能会比第一阶段更大,观察有无多尿烦渴的症状,警惕高血糖发生,鼻饲前发放临床常用肠内营养制剂适应证、剂量等说明,让病人了解现在所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
②提供可以选择的方案。继续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优点:可以积极帮助恢复,告知病人适合第二阶段的锻炼方法可降低症状发生的可能,视频演示使用营养泵的方法,营养泵可以在病人下床活动或者如厕时拔下交流电,使用储存电池下床活动,现场由护理人员演示,并且扶病人走动,尽快将被动运动转化成主动运动,每天1次或2次,以病人能接受为准,预防性使用有助于肠蠕动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并补充电解质等。继续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缺点:有腹胀、腹泻、高血糖发生的可能。放弃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缺点:病人恢复速度减慢,可能会增加感染发生概率和住院天数。
③帮助病人澄清观念,如出现不舒适就要丢弃,分享医生、营养师和护士的价值观,例如术后第二阶段过渡营养制剂的重要性;第二阶段病人可以通过主动运动等减轻症状,以及配合使用药物尽可能帮助病人恢复等。
1.2.1.3第三阶梯决策辅助
即管饲肠内营养制剂(20~50)mL/h阶段。
①管饲前提供第三阶段管饲前可能会出现症状的循证信息,如可能会发生腹泻、腹胀、呕吐,浓度提高尤其是高龄病人更不易耐受,告知病人血糖波动情况会比第二阶段更大,容易超出血糖危急值,发放口服安素指导手册,无不适反应后可以经口进食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经口进食,少量多次进食,以耐受为主,直至服用1d所需要的能量。
②提供可以选择的方案。继续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优点:可以积极恢复,告知病人下床活动锻炼可减轻症状,告知病人第三阶段的锻炼方法,病房走廊里设置50m路线标志,每10m有数字提示,以记录每次锻炼距离,一次以50m为单位,以病人耐受为主,加大锻炼频次,每天4次或5次,加速肠蠕动,以病人接受程度为主,预防性使用帮助肠蠕动级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并补充电解质等。继续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缺点:有发生腹胀、恶心、呕吐高血糖的可能。放弃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缺点:病人恢复速度减慢,正常经口进食时间延迟,管饲导管拔管时间延迟,增加住院天数。
③帮助病人澄清观念,例如出现不舒适就要丢弃,分享医生、营养师和护士的价值观,如术后第三阶段全部肠内营养制剂重要性;第三阶段病人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锻炼等减轻症状,以及配合使用药物辅助减轻症状,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