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锐,巴一(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1.新辅助治疗
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尚无随机对照等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数来自回顾性研究,或Ⅰ/Ⅱ期前瞻性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的证据强度较弱。但是,目前现有的医学证据表明,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或缩小肿瘤和微转移病灶、减轻血管侵犯、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等作用而改善患者的预后[1]。目前各大指南已经将新辅助治疗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建议结合具体情况如糖类抗原19-9明显升高、原发灶巨大、高度可疑淋巴结转移、体重明显下降、剧烈疼痛等指标考虑给予新辅助治疗。
目前胰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尚无标准推荐,多以晚期有效治疗方案为参考。如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优先推荐包括FOLFIRINOX(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以及AG(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等方案,亚洲地区还推荐替吉奥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联合吉西他滨或者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需要结合病情及患者体能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方案,目前还没有最佳推荐,有待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改良FOLFIRINOX方案因疗效佳、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好,目前已成为主流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另有SWOGS研究比较改良FOLFIRINOX方案和AG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效果,尚待进一步结果。有研究证实术前联合吉西他滨的新辅助放化疗方案,与直接手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相比,手术R0切除率明显提高(71.0%比40.0%,P<0.)、肿瘤局部控制良好,但患者总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2]。因而,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的作用和对长期生存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新辅助治疗的时间和周期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有研究建议应给予6个月或以上的新辅助治疗,手术时机最好选在肿瘤标志物下降到正常水平或者下降到最低点[3]。能够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的胰腺癌患者尚属少数,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选择适合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让更多的患者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是未来需要更好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快速有效地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是另一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