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数据表明,某些肿瘤中的DNA损伤修复(DDR)基因突变可能预测含铂方案化疗的疗效,DDR基因突变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作用尚不明确。FOLFIRINOX方案由于毒性较高、客观反应率仍不理想,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本研究发现DDR基因突变可作为应用FOLFIRINOX方案的晚期PDAC患者疗效预测因素,DDR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未突变者(14月vs5月,p=0.08),进而推测DDR基因突变可能改善接受FOLFIRINOX治疗的PDAC患者OS。
胰腺导管腺癌(PDAC)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极低,仅15-20%早期患者可经手术切除。所有肿瘤都会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现象,主要分为染色体不稳定与微卫星不稳定两种方式。在PDAC中可存在多种基因突变方式,包括获得性突变(普遍发生,例如KRAS、CDKN2A),常规突变(发生率>25%,例如SMAD4、TP53、NCOA3),低频突变(发生率<25%,例如RB1、BRCA2、ERBB2及DDR通路等)。尤其是低频突变的存在,导致了PDAC存在非常强的异质性。DDR通路在铂类化疗中起重要作用。FOLFIRINOX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为晚期PDAC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可为患者带来约11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OS),但其也有着明显的不足,客观缓解率(ORR)仅为32%。DDR通路中的获得性耐药机制主要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错配修复(MMR)及BRCA通路。例如,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中,ERCC1蛋白为关键组成部分。多项研究证明,ERCC1高表达与铂剂原发或耐药密切相关。MMR基因功能缺失(通常为MLH1及MLH2)与铂类耐药相关。BRCA1、BRCA2基因与DNA修复及化疗敏感性相关。但在胰腺癌中,应用FOLFIRINOX方案的疗效与DDR通路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证实。本研究旨在证实DDR基因突变与晚期PDAC应用FOLFIRINOX方案患者OS之间的关联。
研究纳入36例患者,均接受过根治性手术,当疾病再次进展后接受FOLFIRINOX方案一线治疗,并对接受手术时的组织进行DNA测序(胚系突变组织来源于瘤周正常组织,体系突变组织来源于肿瘤组织)。患者分为DDR基因突变组及非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5.5岁,58%为男性,97.2%为高加索裔,51.4%的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大多数(86.1%)患者接受了术后吉西他滨辅助治疗。
(OS定义为初次应用化疗日期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术后OS定义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
DDR基因突变
12例患者检出了DDR基因突变,9例患者存在BRCA1和/或BRCA2基因突变,突变率分别为19.4%及13.9%,3例患者存在BRCA1及BRCA2同时突变。除突变组年龄较小(64.6岁vs66.0岁,p=0.)之外,两组人口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并无其他差别。
DDR基因突变与OS
患者平均中位OS为6个月。突变组OS位于最高四分位数的可能性更大,且并未发现与OS最高四分位数显著相关的其他变量。突变组OS较非突变组显著延长(14月vs5月,图1),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8。术后OS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23vs18.5月,p=0.94)。
图1.突变组OS较非突变组显著延长
BRCA1/2基因突变与OS
BRCA1/2基因突变患者OS位于最高四分位数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中位OS较无BRCA1/2基因突变者显著延长(15月vs5月,图2),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17。淋巴结受侵为PDAC死亡的高危因素,男性、头/尾部肿瘤为PDAC死亡的低危因素。
图2.BRCA1/2基因突变者中位OS较无突变者显著延长
讨论
研究发现接受FOLFIRINOX方案治疗的的晚期PDAC患者中,DDR基因突变者(胚系突变及体系突变)OS较未突变者明显延长。并且发现具有BRCA1/2基因突变的PDAC患者OS延长。研究同时证实PDAC患者BRCA1/2基因突变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多中心研究结果相同,BRCA1/2基因突变的PDAC患者使用铂类化疗后OS获得延长。
DDR基因受损的肿瘤对铂类化疗敏感。PDAC的分子亚型尚不明确,目前仅有一项大型研究根据基因组改变将PDAC分为4种亚型:稳定型,局部重排型,分散型及不稳定型,不稳定型和/或BRCA基因突变患者使用铂类疗效较好。本研究中DDR基因突变率为33.3%,高于其他二代测序研究结果。其间的差异可能由于基因测序panel的不同,以及其他研究测序并未同时包含体系及胚系突变而造成。
现阶段,PD-1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微卫星不稳定的PDAC患者。关于PARP抑制剂对PDAC患者疗效的研究正在开展。一项I期临床研究应用奥拉帕尼联合化疗(伊立替康、顺铂、丝裂霉素)治疗PDAC患者,获得了较为持久的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大,研究终止。另一项II期研究中,Rucaparib二/三线单药治疗晚期PDAC患者的ORR为11%。
研究中有一些值得大家借鉴之处:1、纳入患者皆为术后患者,保证基因检测组织的充足;2、本研究的临床数据库质量较高;3、验证了PDAC患者中胚系及体系DDR基因突变与OS、BRCA1/2基因突变与OS之间关系的假说。
点评
本研究为小样本、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在使用FOLFIRINOX方案治疗的PDAC患者中,存在体系和/或胚系DDR基因突变及BRCA1/2突变的患者其OS更占优势。推测PDAC患者胚系BRCA1/2突变与铂类敏感性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例数较少,期待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对本研究结果加以验证,或能筛选出PDAC患者应用FOLFIRINOX方案治疗的优势人群。并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胰腺癌患者的DDR相关基因突变属于胚系突变,提示某些胰腺癌患者的DDR基因突变可以在患者未患病时即可检出,提示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进而可以将肿瘤的早诊早诊向前推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GermlineandSomaticDNADamageRepairGeneMutationsandOverallSurvivalinMetastaticPancreaticAdenocarcinomaPatientsTreatedwithFOLFIRINOX.ClinCancerRes.Aug21.
医学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