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Club是每月一次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推动胰研所科研发展,提高学术水平,鼓励学术交流。
本轮JournalClub由4位硕士选取胰腺肿瘤临床转化研究进展作为研究方向并拟定汇报题目,查阅相关文献并完成文献阅读的汇报。
胰腺肿瘤临床转化
研究进展
01
孙琦清硕士
Nature的一篇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构建模型、验证模型的角度出发,为这一机制提供了更有力的数据证明。文章通过计算生物学方法创建了两种肿瘤抗原免疫适应模型(Neoantigenimmunefitnessmodel),即肿瘤抗原的数量模型(Neoantigenquantitymodel)和肿瘤抗原质量适应模型(Neoantigenqualityfitnessmodel)。结果显示肿瘤抗原数目模型无法预测患者术后长期生存,肿瘤抗原的质量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胰腺癌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并且肿瘤抗原在胰腺癌转移过程存在免疫重塑现象,丢失高质量肿瘤抗原克隆,促进转移。
02
张政硕士
今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综述则通过对大量治疗前肿瘤标本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其对PD-1和PD-L1抑制剂的整体应答情况,将肿瘤免疫环境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免疫沙漠型、免疫豁免型以及免疫炎症型。基于该假说,沙漠是整体肿瘤环境缺乏免疫细胞。免疫豁免性尽管在肿瘤周围环境中存在足够的效应免疫细胞,但被间质阻隔,无法渗透至效应位置从而产生杀伤作用。免疫炎症型则是肿瘤周围中已存在炎症反应肿瘤,富集了CD4及CD8T,APC,单核细胞、只是被被免疫抑制调节所阻碍,所以该类型对于抗PD-1和PD-L1抑制剂的使用会产生快速有效的应答。而大多数的胰腺癌属于前两型。
03
张译尹硕士
肿瘤细胞通过自噬获取能量,今年发表在CancerCell上一篇研究表明应激激活的NRF2-MDM2级联控制胰腺肿瘤进展,自噬底物p62促进核因子kB和转录因子NRF2的活化,NRF2促进PanIN1形成和增殖IKKα抑制核因子kB并特异性表达于胰腺上皮细胞,IKKα沉默介导慢性胰腺炎和p62的积累。研究中还发现NRF2的靶标NQO1、MDM2和HES1在IKKα缺陷的导管癌前病变中表达更强,推断p62-NRF2-MDM2信号通路可以促进慢性胰腺炎的恶性转变。因此,针对MDM2抑制剂有希望治疗患胰腺癌的高风险个体。
04
黄秋依硕士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s,PanNENs)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存在高度异质性,该类疾病治疗十分复杂,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症状、肿瘤的功能状态、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转移部位、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情况、肿瘤增长速度等。对pNENs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年JIAO等通过对非家族性pNENs组织标本外显子测序发现,MEN-1、DAXX和ATRX基因突变是此病最常见的类型,之后的研究也发现,MEN1和DAXX/ATRX基因突变预示预后相对较差,同时Tang等指出,存在罕见的Rb、TP53、SMAD4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差;另外研究还表明约有15%的肿瘤发生mTOR信号通路基因突变,这一发现也被认为可能用以筛选接受mTO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现场临床医师及研究生就目前研究热点
展开热烈讨论
现场导师点评
倪泉兴教授对4位年轻的硕士的文献汇报进行了经典而专业的点评,他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鼓励年轻学子要多实践、多思考,在胰研所攻读期间全力以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胰腺肿瘤的科研工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胰腺肿瘤科研工作者。
虞先濬教授最后总结道:4位年轻硕士的学术汇报表现都非常出色,演讲内容新颖丰富,涵盖了胰腺肿瘤前沿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我们的Journalclub文献阅读交流会以“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前沿创新”为目标,探讨胰腺肿瘤前沿领域的临床问题和核心机制研究,为胰研所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互动平台,营造专业严谨、协同创新的学术氛围。
本次汇报中呈现了诸多学术亮点和创新点,突出了胰腺肿瘤研究热点,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一直秉持专业严谨、开放包容的精神,我们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在胰腺肿瘤学术研究中崭露头角,不断前进。
胰腺肝胆外科
门诊时间
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少见肿瘤多学科
会诊联系人:
高医生()
2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
会诊联系人:
杨医生()
(来源:医院胰腺肝胆外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