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第一节梭子蟹疾病的特点(1)作为呼吸器官的鳃易受损害在水中进来气体交换时,容易被病原体接触感染。(2)作为水生动物对水质要求高需要良好的水环境,要求有较高的溶解氧,否则会发生对病害抵抗力下降,免疫力减弱的现象。(3)用药物治疗疾病的难度大一旦发病,及时和正确的诊断比较困难外,还存在着治疗难度大的问题。目前的治疗办法基本上都是进行群体治疗,当病情严重时,机体已失去食欲,即使是有特效的药物,也由于不能主动摄入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即使是个别能吃食的,也会因抢食能力差,吃不到足够的药物而达不到效果,因此做好河蟹病害的防御工作是提高养蟹经济效应的重要环境,一定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积极治疗的12字原则。(4)发病不容易被发现蟹生活在水里,以爬行作为其运动方式,患病后在水里的反常行为,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只有跑到岸边和岸上的患病个体才能被人们发现。而这时的蟹病较为严重,且全池群体发病的可能性非常大。基于这些特点,预防得病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第二节疾病类型

(一)细菌病幼体活力弱,摄食差或不摄食。血液不凝固或凝固很慢,镜检血液或体内有许多活细菌存在。此病感染快,致死率高,死亡可达%(二)真菌病镜检濒死幼体或刚死幼体,体内充满粗壮、分枝、无隔的菌丝。受感染的幼体死亡率达%

(三)气泡病幼体身体表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气泡的病症,皆称气泡病。该病起因于溶解氧过饱和或氮气,死亡率比较高。该病多发生在高温、强光照、饲育水中藻类浓度过大,pH过高的条件下,由于空气突然呈过饱和状态,多余气体难以立即逸散所致。因此,当估计到可能发病时,应立即加强换水、通气、遮光、降温等。以上措施是目前生产中防止气泡病最有效的手段。(四)白浊病溞状幼体肝脏背部及附肢基节出现白色混浊现象,与其相连的体内组织也不透明,呈坏死状态。有时发病率可达80%~90%,死亡率极高。因目前病因不详,只采取一般预防措施,提高幼体的抗病力。第三节典型疾病

1.乳化病(俗称牛奶病)

(1)特点:发病初期梭子蟹沿岸爬行,白天会游上水面,活动力差,行动迟缓,打开外壳发现鳃内,混浊物质增多,肝胰腺略有弥散,体腔浊液增多。随着病情的加重,外壳的颜色有点发黄,变软,肝胰腺弥散严重,肌肉糜化,血淋巴液变为乳白色,折断步足可流出大量白色体液,患病严重时肌肉可全部液化。

(2)病原菌的分离与识别:取发该病的濒死的梭子蟹,用70%的酒精棉球反复擦拭病蟹的腹部和体表,无菌手术刀打开贝壳,体组织内取小块,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IP培养基等,27度恒温培养24h后,挑选形态特征一致的,优势菌进行纯培养,转接斜面培养基保存备用。然后作菌体形态观察,经过比对已知菌体,可以确认病原体主要为溶藻弧菌。结论:病原体主要是溶藻弧菌

通过对照实验得出该细菌对梭子蟹的机体影响,具体的实验数据可查询《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3)病原体:从患有乳化病蟹的体组织内分离出病原菌--溶藻弧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感染实验,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溶藻弧菌对其各组织抗氧化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机体消除氧化过程自由基的抗氧化酶活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使得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

结论:由于肝胰腺是三疣梭子蟹的脂类代谢中心,该组织积累了较多的脂肪酸,需要较强的抗氧化酶体系,以保证肝胰腺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肝胰腺不能正常运行,肌肉糜化,血淋巴液变为乳白色。

(4)患病原因:对照实验中采用三种方式进行感染,其中人工感染组死亡率最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梭子蟹乳化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当蟹的硬甲完整时,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强,溶藻弧菌感染概率低,但是当蟹体受伤后,抵抗力差,养殖环境中的细菌易进入体内并且大量繁殖,导致乳化病的产生。结论:梭子蟹乳化病的流行,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种内斗争加剧,造成损伤,为溶藻弧菌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治疗办法:基于患病原因,对于出现乳化病的养殖场,对蟹进行抽样调查,取出患病初期的蟹,检查这些梭子蟹硬甲是否完整,如果是蟹体受伤引起的细菌入侵,首先应该降低未患病池塘的养殖密度。对已经患病的池塘,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全池泼洒5mg/l-8mg/l的聚维酮碘。聚维酮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对细菌等有杀灭作用,本品接触蟹的伤口后,发挥杀菌作用。该方法的好处是,解决了患病蟹服药难的问题,但只能解决由于伤口感染细菌的情况,对于其它病菌入侵还需要采用另外的治疗方式。在养殖生产中治疗溶藻弧菌所需药物剂量往往很大,单纯地使用化学药剂代价昂贵;也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例如耐药菌不断出现,

药量不断增大,成本提高。中草药价格低廉,副作用小,但是药效不显著。(6)药物联合使用:所以这里我们介绍中草药和化学药剂联合使用的方法,既考虑成本,也保证药效。通过药物实验发现,五倍子和庆大霉素协同作用最为显著,能有效抑菌,同时降低弧菌的抗药性,更多的联合药物值得不断探寻。

(7)预防措施:从病原体出发,改善养殖环境开始,加强水质管理,进行水体消毒和排污预防工作,可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15mg/L-20mg/L杀菌肯定不能做到完全,所以还要控制养殖密度,减少蟹的伤亡,蟹的自身免疫力增强以后,也可以做到患病概率降低的目的。

(8)流行与危害: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这个病在宁波及浙江地区梭子蟹养殖场都有发生,10月至12月发病高峰期,养殖户需要密切







































北京中科白瘕风
苯酚的用途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hf/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