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型犬糖尿病的病因学与临床诊疗
作者:梁永春西北医院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年第37卷第2期
随着宠物犬饲养量的上升,肥胖及老龄犬数量的增多,随之而来犬的代谢性、老年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小动物临床诊疗中,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犬最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为,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缺乏胰岛素,引起碳水
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酸碱平衡失常(王建华,)。肥胖动物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者,犬的患病率为0.1%~0.6%。任何年龄的犬都可能发病,但在中年至老龄(4~14岁)的犬中比较常见,7~9岁年龄组的犬患病率最高,总体是雌性多于雄性。本病的特点是高血糖、糖尿。临床上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并常伴有并发症而使病情加重(何英等,)。
01
犬糖尿病分类
根据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和它们对糖耐量试验的反应将犬的糖尿病分为下述3种类型:
1.1 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相当于人类的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空腹或葡萄糖刺激下均无胰岛素分泌,犬糖尿病大多属于Ⅰ型糖尿病。
1.2 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相当于人类的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可分为肥胖性和非肥胖性2个亚型。非肥胖性Ⅱ型糖尿病犬的空腹胰岛素浓度在正常范围内,但在葡萄糖刺激下却不能增加胰岛素分泌;肥胖性Ⅱ型糖尿病犬的空腹胰岛素浓度增高,但在葡萄糖刺激下也不能增加胰岛素分泌。
1.3 Ⅲ型糖尿病 Ⅲ型糖尿病(相当于人类的亚临床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异常),病犬血糖轻度增高(11.0mmol/L),也可分为肥胖性和非肥胖性2个亚型。非肥胖性Ⅲ型糖尿病犬的空腹胰岛素浓度在正常范围内,但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却低于正常水平;肥胖性Ⅲ型糖尿病犬的空腹胰岛素浓度增高,对葡萄糖刺激反应分泌的胰岛素也高于正常
水平。
02
病因学
胰岛素是机体内惟一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其分泌不足或功能低下时,会发生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肌肉和脂肪组织对糖利用率降低,肝脏中的糖异生作用亢进,出现高血糖、糖尿。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绝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大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大多见于Ⅱ型糖尿病。糖
尿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与下述因素有关。
2.1 遗传因素 资料显示,犬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因素与人类潜在的自身免疫糖尿病Ⅰ型糖尿病的形成非常相似,均与遗传因素有关,而具有这种与Ⅰ型糖尿病易感性有关的白细胞抗原基因单元型的犬患糖尿病的几率,比具有其它基因单元型的犬高出3倍。临床糖尿病患犬以腊肠犬、贵妇犬和小型狮子犬最多见;某些犬种(如基斯犬、小型髯犬等)也易发生糖尿病。
2.2 胰腺损伤 胰岛素是由胰岛的β细胞产生和分泌的。肿瘤、感染、自身抗体、炎症等引起的胰腺损伤,都可以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尿病。
2.3 激素因素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雌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分泌过多或降解障碍或外源性给予过多,可导致糖尿病。孕激素也可引起糖尿病(Jacquie等,)。
2.4 靶细胞感应性下降 受体数目减少、受体缺陷、受体后效应缺陷等造成的靶细胞敏感性下降,或靶组织存在颉颃胰岛素的因子,引起胰岛素的相对不足。
2.5 环境因素 季节对糖尿病存在着明显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高峰期往往多在冬季。
2.6 运动不足、肥胖 肥胖动物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者。如Ⅱ型糖尿病可分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2个亚型。
2.7 感染 细小病毒感染可能促使胰岛组织发育不全的犬发病,但细小病毒感染不会造成胰岛发育不全,尽管犬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胰腺炎,但以此病毒感染幼年犬却不能试验性地诱发糖尿病。由此可见,细小病毒感染并不是临床健康犬或隐性基因携带者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03
临床症状
患糖尿病的动物都有烦渴、多尿、贪食和体重减少的病史,常伴有倦怠、喜卧、不耐运动和呼气时有酮臭味。当发生酮酸中毒时,动物会厌食、沉郁、呕吐和腹泻,饮水减少或拒饮,呼出的气体具有烂苹果味(丙酮味),最后陷入糖尿病性昏迷。如果胰腺实质受到损害,还会出现与胰腺炎类似的消化紊乱。糖尿病有多种并(继)发症,白内障是糖尿病犬最常见的继发症,据资料显示,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几率高达60%。此外,糖尿病犬还可能发生干性角膜结膜炎、脂肪肝等(郭金英等,)。犬功能性内分泌肿瘤引起的糖尿病还伴有浅表的坏死性皮炎。
0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症状,可初步诊断为糖尿病。
4.2 实验室诊断
4.2.1 血糖 糖尿病犬空腹血糖超过11.10mmol/L(正常值3.89~6.11mmol/L),最高达27.50mmol/L,血糖6.11~11.10mmol/L为葡萄糖耐量异常。
4.2.2 尿 糖尿病犬尿糖呈强阳性,且尿液中不含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时,可以确诊为糖尿病;尿比重增加,尿酮体在酮症时为阳性。
4.2.3 葡萄糖耐量试验 患糖尿病动物口服或静注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在患犬禁食12h后,按1.75g/kg体重的葡萄糖,配成25%溶液经口给予,并分别在给予前与给予后0.5、1、2、3h分别测定血糖值。正常犬在投喂后0.5~1h,血糖可达8.96mmol/L(高峰),2~3h后即恢复到空腹水平。但患犬在口服1h后血糖值超过8.4mmol/L,并持续不降低。
4.2.4 胰岛素测定 正常犬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为(86.16±35.90)pmol/L。患IDDM动物的胰岛素水平下降或不能测出,患NIDDM动物的胰岛素水平可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范围。
4.2.5 胰岛素释放试验 患IDDM的动物呈低平曲线,无高峰。患NIDDM的动物胰岛素分泌增多或反应延迟(Kirk等,)。
4.2.6 血清果糖胺测定 犬的正常参考值为1.70~3.38mmol/L,糖尿病犬血清果糖胺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值(施振声,)。
05
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降低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1 口服降血糖药 乙酰苯磺酰环己脲、甲糖宁和优降糖等硫酰脲类药物具有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和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的作用,但作用较弱、较慢,仅适用于轻度、中度糖尿病。
5.2 注射胰岛素 用于治疗犬糖尿病的常用胰岛素有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等,这些胰岛素基本是人用胰岛素,与动物代谢系统的相容性较差。目前,市场已有犬猫专用胰岛素—Caninsulin(猪胰岛素锌混悬液),规格有10mL∶U和2.5mL∶U2种,为30%无定形和70%结晶锌胰岛素的混合物,中长效作用。
该药使用时,需要根据动物个体状况(血糖、尿糖浓度及体重)调整剂量,开始剂量为1U/kg体重+辅助体重补充剂量(10kg+1U、10kg+2U、12~20kg+3U、20kg+4U)(梁先明等,)。
5.3 食饵疗法 多食或饲喂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均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改善饮食,多喂肉类,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结合使用食饵疗法和胰岛素注射可减少胰岛素的日需要量,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病犬日粮每日的热量需要量应为~kJ/kg体重。使用含80%肉食和20%碳水化合物的日粮,每日按25g/kg体重的量分3次饲喂。如病犬肥胖,需减去40%,使体重下降。最好是用糖尿病处方食物。
5.4 液体疗法 当出现酮酸酸中毒和高渗性糖尿病时,应及时进行体液疗法。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注射液。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后,血清中的钾离子移到细胞内,血钾浓度降低,在静脉输液时应适量补充氯化钾溶液纠正低血钾。
5.5 中药疗法 中兽医治疗犬糖尿病也有其独特的药方,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周勇,)。
5.6 微囊化猪胰岛肝动脉内移植 微囊化猪胰岛肝动脉内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较理想方法。先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胰岛,再用静电微囊发生器制作成包裹了~μm猪胰岛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经糖尿病模型犬股动脉插入4F导管至肝固有动脉,缓慢注入微囊化猪胰岛细胞。每个微囊内含1~2个胰岛,每只犬移植(2~3)×个胰岛。术后采取补液、抗炎及护肝等治疗,能较安全、有效地治疗Ⅰ型糖尿病,但临床应用还有待深入研究(章乐虹等,)。
06
糖尿病监控
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需要根据患犬体况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并防止低血糖的发作,所以对其进行监控是必要的。临床上用于监测的重要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血糖水平、血清果糖胺水平、血清糖基化血红蛋白浓度和尿糖量。由于没有一个指标可以完整地表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参数来达到更好的监控目的。
07
护理
对患犬的饮食应多加注意,尽量饲喂耐消化的食物,最好是糖尿病的处方食物。在治疗期间,运动量不宜过大,否则应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如果护理得当,患病犬可生存6~8年,甚至更长时间。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持患病犬良好饮食和卫生习惯,预防并(继)发症的发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