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一场前所未有的ldquo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news/a_5187348.html

7月16日,在医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心脏移植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福伯现场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医院赠送“技精德高,重获新生”的锦旗

这是中山一院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继应用于肝移植、肾移植后,首次应用于心脏移植领域,也是世界首例获得成功的“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同时,此次手术中实现了全程不中断血流、心脏不停跳。

“无缺血”器官移植的革命性创新,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中国模式”。

现代医学中,器官移植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领域之一。

年,马萨诸塞州波士医院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器官移植手术。移植的是一个肾脏,接受移植的病人在手术后活了8年。

手术成功了,但可惜的是,这个手术无法再次复制。

因为接受手术的供者和受者是同卵双胞胎,这意味着他们相同的遗传物质成功避免了移植排斥带来的问题。

器官移植在临床上获得成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上的一项重大发展,是当代国际上一门新兴的尖端学科。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肾移植已超过10万例次,心脏移植和肝移植达例次以上,胰腺移植超过余例次,还有骨髓、甲状旁腺、肾上腺和睾丸等的移植。心肺、胰肾等联合移植和同一器官的再次、多次移植亦日趋增多。器官移植的存活率已获得大幅度上升,1年有功能存活率,肾移植达95%以上、肝移植达70%~80%、心脏移植达85%,并出现一批5年、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长期存活者。

一个多世纪来,器官移植的发展,促进了免疫、麻醉、外科以及制药等多学科的共同进步,成为人类医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器官移植难在哪里?合适的器官从哪来?

在医学层面,器官移植的最大困难之一,是配型。就像输血前需要确认血型是否相匹配一样,在器官移植前也要配型。

输血一般只需要受体和供体的A、B和RhD这三种主要抗原匹配,但器官移植涉及的抗原更多,其中最关键的是HLA,也就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配型。

目前,中国器官的唯一合法来源,是公民自愿捐赠。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活体捐赠的双方必须是亲属。因为活体捐赠会伤害捐赠者的身体,需要受到严格限制。因此,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器官来源,是公民死亡后捐赠,这一工作主要由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负责。

其次,心脏在所有脏器中是对缺血损伤最敏感的器官,若离体缺血时间超过4-6小时(肾脏缺血耐受时限为20—24小时,肝脏耐受时间为10—12小时、肺为8—10小时),手术风险将大幅增加,而且心脏缺血时间越长,移植手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风险越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越低。

在传统移植手术过程中,心脏必须离体、停跳及冷藏,不可避免会发生心肌缺血损伤,而心肌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可导致术后受体心脏功能不全,心脏无功能,甚至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在摘取器官后,医生会先向器官内注入保存液,避免器官在低温环境下冻伤受损。之后再将器官保存在0–4℃的冷藏箱中,让新陈代谢的水平降到平时的5%,延长器官能量储备的使用时间。

不过,这种方法延长器官保存时间也比较有限。对缺血最为敏感的心脏只能保存不超过6小时,最长的是肾脏,可以保存24小时甚至更长。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体器官功能衰竭后通过器官移植来治疗的方法逐步成熟。

6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名单》。名单显示,我国有所医疗机构可以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工作,可以移植的包括: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小肠。

那么如今这例无缺血心脏移植的成功有着怎样的意义?对于中国众多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晓顺教授解读说,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意味着:

一是可最大程度保护供体心脏功能,不会让供体心脏取出后因缺血缺氧而受损;

二是可精确评估供体心脏功能,并可将现有的供心功能评估阶段提前,延长体外保存时间,大幅度提高心脏移植预后;

三是显著提供供体心脏的使用率,此前临床上有一半的供体心脏因为有不同程度受损(被称为“边缘心脏”)而被放弃了,是担心传统心脏移植方式会让这些受损心脏进一步受损,而导致患者的存活率比较低,现在的不断血心脏移植方式,会使这部分“边缘供心”不会在移植过程中进一步受损,仍能在移植后保证存活率,这样能够缓解目前心脏供体不足的情况,让更多排队等候心脏移植的患者早日接受手术。

四是大幅改善移植疗效,患者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高。

回顾“无缺血”技术的发展,广东的专家团队稳扎稳打,不断进步。如今,中山一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意味着之前预判不能应用的“边缘供心”,有可能成为更多患者的福音,还有可能将现有的供心功能评估阶段提前,大幅度提高心脏移植预后。

医院移植外科主任和移植外科研究主任、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StefanTullius认为,这是器官移植的一个里程碑,将提高器官质量,增加器官的利用率,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免疫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欧洲移植协会前任主席BjornNashan评价道:“手术进一步证明了‘无缺血’心脏移植的可行性,同时有可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移植心脏血管病变风险的概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移植后的存活率,对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获益。”

“无缺血”心脏移植技术的创立与“无缺血”肝移植、肾移植技术共同构成“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体系,将器官移植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向世界展示了器官移植革命性创新的“中国模式”。

推荐阅读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转运案例

历经48小时,全程公里,从新疆到黑龙江,易医通跨越千里成功护送紧急患者!转运案例

守护新生,与时间赛跑,易医通成功转运仅有1.8kg的宝宝

转案例,易医通成功转运了一个仅有8个月大的宝宝

易医通医疗转运平台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以“立体医疗转运平台”的研发与运营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救护车、高铁、民航客机、直升机等多种运转载体支持,具备立体化医疗转运能力,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床到床”全程定制转运解决方案。

易医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hf/9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