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医院门急诊接诊量均明显增加,住院部接诊的住院病人也是有增无减。一部分原因在于春节期间部分病患不愿意选医院就医,因此导致有些小病延误了几天病情加重,医院诊治;还有一部分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节后综合征”。
关于节后综合征,人们最先能联想到的可能就是一些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如进食过多、过于辛辣及油腻所出现的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节日期间饮酒过多导致的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等;某些老年人进食多而运动少出现的便秘甚至肠梗阻等。还有一些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过量饮用啤酒或食用海鲜等出现的痛风发作,某些糖尿病病人因走亲访友忘记按时注射胰岛素,因血糖过高导致的糖尿病酮症等。
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基本都能做到节日期间的合理饮食及作息,以上这些节后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数年前相比已经普遍下降。但与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的一些节后综合征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脑梗死及脑出血等)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致残率甚至致死率,大大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所以如何规避此类疾病的发生对于提高我国的国民健康指数、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有着重要的意义。节后综合征的由来以及如何预防节后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安全的度过这个寒冬,迎接春暖花开。
节后综合征的由来以及如何预防节后综合征的发生
节日期间聚餐及会友情况明显增多,食物丰富,人们在愉悦的心情下很容易暴饮暴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量,就很容易导致“三高”,损伤人们的血管内皮。同时节日期间也很容易造成烟酒过度,尤其是对于有些因为有过心脑血管病病史而戒烟戒酒的人来说,很容易在节日期间造成复吸复饮,过量的烟酒也会引发血压的变化、心率变快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受损之后,血液中的脂质、血小板等都会趁机沉积在内皮受损的部位,加速血管内壁的动脉硬化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让血管腔变的越来越窄,使血流不顺畅,如果出现在心脑血管里,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心脑缺血缺氧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有些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尤其是慢性心衰的老年人,因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的奔波、劳累,加上近日大雪后气温骤降的影响,很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从而诱发急性心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有些人节日期间过于劳累、缺乏睡眠或者精神过于兴奋等,会导致血压增高,急剧的血压增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致颅内出血,大面积脑出血往往致残率极高,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以上节后综合征看似凶险非常,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规避其发生:
一是合理饮食,多吃蔬菜。节日期间,人们往往吃得比较多,也较油腻,所以在假期结束后的几天里,尽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大鱼大肉。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粗粮,多吃谷类食物。
二是调整作息,早睡早起。让身体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晚饭后尽量不要喝浓茶和咖啡,饭后适当做些运动,入睡前泡脚放松身心。
三是适当运动,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例如快走、慢跑、跳广场舞等,但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清晨及夜间等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锻炼,避免感冒的发生,同时存在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量力而行,不做自己觉得费力的运动。
四是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的人群,要注意按时服药,同时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等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对于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除了规律服药外,还应注意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如果您在家中出现了诸如心慌、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言语不清、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等疑似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症状时,也不必过于惊慌,请及时联系亲友、尽早就医,尽早得到有效治疗,从而使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
A15、A16病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