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并不是浪得虚名。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人鬼情未了》男主角帕特里克、歌王帕瓦罗蒂、原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九段棋手陈祖德等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尽管声名显赫,也拥有优越的医疗条件,最后也都还是没能从胰腺癌的魔爪下觅得生机。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因胰腺癌于年去世(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很多人认为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死于胰腺癌,但其实乔布斯患的是胰腺内分泌肿瘤,而胰腺癌的平均生存期远远达不到这么久。
胰腺癌死亡率较高,且近年来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的发病都有明显增多趋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发病数来看,胰腺癌并不算特别高,在年的各大癌症发病数中排名第10,约为9.2万例,但胰腺癌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6位,年约有8.1万因它而死。[1]胰腺癌为何如此凶残?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说说胰腺癌。
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卧在人体上腹部腹膜后,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胰腺可以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主要分泌胰液,负责消化蛋白质、糖和脂肪;内分泌腺由叫做胰岛的细胞团组成,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等对血糖进行调节。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胰腺癌指的就是胰外分泌腺发生的腺癌,它恶性程度高,病程短,发展和恶化速度快,发现时多是晚期,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极高。
胰腺癌为何凶残?
1.难发现
胰腺癌的可怕之处之一就在于其发现困难,如果不是刻意做相关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很难在早期确诊。
胰腺癌早期几乎没有不适,或仅有轻度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比如中上腹部范围广大、不易定位、性质模糊的饱胀不适、隐痛或钝痛,乏力,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当疾病进一步进展,各种症状随之出现。半数以上患者会出现腹痛;合并胰腺炎时,会出现内脏神经痛;胰胆管阻塞时,会有剧烈阵发性上腹痛;腹膜后神经丛受累时,会出现腰背痛。典型的胰腺癌腹痛在平卧时加重,坐起或前屈体位时减轻。
除了腹痛,黄疸也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一个重要症状。黄疸指的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巩膜、黏膜发生黄染的现象。在晚期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由于肝细胞被破坏,同样可以出现黄疸。
在腹痛和黄疸两大主要症状之外,还有若干其他症状。由于胰管阻塞,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或是胆汁和胰液不能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易引起消化不良,加之疼痛和食欲减退,胰腺癌患者体重下降明显,往往在10公斤以上。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胆囊炎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是原有糖尿病症状突然加重等。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也缺乏比较准确的直接检查方法,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等到出现腹痛、黄疸、纳差、消瘦等症状时,基本已是晚期,丧失了根治手术的机会。
2、治疗效果不佳
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比较多样,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但治疗方法多样的背后,也残酷地说明了单一治疗方法疗效不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外科手术:手术是至今唯一有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根治性切除,但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如果不能完全切除,也可以做放置支架等缓解症状的姑息性治疗。
化疗:胰腺癌对单药化疗不敏感,联合化疗虽然能增加近期有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药物毒性。目前国内外已推广应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疗效有所提高。
放疗:胰腺癌对放疗并不敏感,但放疗可以使约1/3到1/2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展,同时因为放疗增加了胰腺对化疗药物的通透性,又能提高化疗疗效。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在无法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应用较多。
除此之外,靶向药物、内分泌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也都在临床探索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有科学精准大数据证实的确切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医院吹嘘的基因治疗,事实上目前仍局限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大规模临床实践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过程。
3、死亡率较高
尽管目前胰腺癌治疗手段较多,但由于疾病恶性程度太高,总体疗效并不那么满意,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5%,中位生存期不到20个月,如果出现转移,生存期不到半年。如此差的预后,使胰腺癌被国际医学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壁垒”。
由于临床确诊者大多数属于肿瘤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5年生存率也不足20%。
有什么方法能早期筛查出胰腺癌吗?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超过40岁,有范围较广的上腹部不适,且很难精确描述不适的部位和性质的;
有胰腺癌家族史的;
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
长期吸烟、饮酒或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
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症状突然加重的;
腹痛或后背痛伴有多发静脉血栓的。
长期吸烟、饮酒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以上这些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进行定期体检,如有不适,应当及时检查。
当然,不是说高危人群以外的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是中枪的几率小一些而已。
目前胰腺癌的诊断主要靠肿瘤标志物检测加上CT、MRCP、ERCP甚至是PET-CT等影像学检查。当前用于胰腺癌诊断的肿瘤标记物有10余种,CA19-9是最有诊断价值且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记物,被称为胰腺癌的“黄金标记物”。除此之外,还可以辅以基因标志物及端粒酶活性等检查,再加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胰腺癌。
总之,高危人群加强筛查、重视体检对于胰腺癌的发现及治疗都有着积极意义。
从预防角度来说,戒烟限酒、控制摄入动物脂肪、增加饮食中纤维素摄入、增强化工行业职业暴露工作人员的保护、积极控制糖尿病等,都是预防胰腺癌的有效措施。
糖尿病和胰腺癌影响着同一个器官,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专家认为糖尿病既可以是胰腺癌的致病因素,也可以是其早期表现。他们认为,血糖长期升高,使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受损,会严重干扰胰腺正常功能,对腺泡细胞形成一种慢性刺激,导致胰腺癌。反过来,胰腺癌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也会引起血糖升高。但不管怎样,能肯定的是,糖尿病和胰腺癌关系紧密。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它们的共同点不仅仅是它们的位置,患有其中一种疾病的人也可能患有另一个。据统计,大约万美国人患有糖尿病,胰腺癌每年的新增病例也有近人,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多数人直到癌症已经扩散,变得难以治疗时才发现,因此胰腺癌的预后并不理想。
糖尿病既是胰腺癌的危险,也是胰腺癌的警告信号。它们的关系是双向的,研究人员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但是患有糖尿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人患胰腺癌的可能性要高。胰腺癌也可能导致糖尿病。大约一半的胰腺癌患者有高血糖,当手术切除癌症时,血糖水平通常会恢复正常。
不过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不必担心自己就会得癌症,因为机会只有不到1%,胰腺癌的最大风险是确诊后的最初1到2年,在那段时间,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大便习惯改变,或腹胀。如果出现轻微的症状,并且有新发的糖尿病,应该和医生谈谈。除此之外,也应该了解家族癌症史。如果家人有癌症,那么患癌风险则会增加。
年的3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正式向全球会员组织发布:-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确定为:家庭与糖尿病(TheFamilyandDiabetes)。未来两年的世界糖尿病日将围绕这一主题,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