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一般发生在人们用药后的1~4周。此类肝损伤患者常见的表现是: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发热、畏寒及转氨酶升高等。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非常多,常见的有种以上。但下面这11类药物是最易损伤肝脏。
常见的伤肝药物
解热镇痛药
此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消炎痛、保泰松等均会引起中毒性肝损害。若每日使用阿司匹林超过5克或每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超过2克,都易引起急性肝损害。
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中的氟氯西林、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能引起可逆性肝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但发生率很低。长期(>14天)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可能与克拉维酸有关,有肝功能异常病史者不宜使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具一定的肝毒性。红霉素的酯化物更易引起胆汁淤积型肝炎,发生率可高达40%,特别是依托红霉素,可能与酯化物的超敏反应有关。阿奇霉素的肝毒性较小,但肝肾功能异常者仍需慎用。
常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等。四环素类可引起致命的伴有胰腺炎的肝毒性。替加环素需静脉给药,已有引起胰腺炎,包括死亡的报告;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口服可用于治疗痤疮,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此类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与门冬酰胺酶等均会引起中毒性肝损害。例如,西咪替丁可引起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偶见严重肝炎、肝坏、肝脂肪性变等。动物实验和临床均有应用本品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报道。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慢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
此类药物如甲基多巴、奎尼丁、胺碘酮、非诺贝特、他汀类药等均会引起肝损害。其中,甲基多巴可损害用药者的肝细胞和胆小管。少数患者在使用甲基多巴1~3周后可出现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甚至会发生肝脏的肉芽肿样增生、肝硬化和肝坏死。
降糖药
此类药物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苯乙双胍等均可损害肝脏。另外,肝功能不全会改变格列齐特在体内的分布,肝脏功能不全还会降低新的葡萄糖生成的能力;这两个作用会增加严重低血糖反应的危险性。
性激素及避孕药
此类药物如甲睾酮等雄性激素及甲地孕酮、炔雌醇、炔诺酮等口服避孕药均可引起黄疸等肝损害症状。
抗肿瘤药
此类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均可损害肝脏。其中,硫唑嘌呤使用药者出现黄疸的几率可达到20%~40%;甲氨蝶呤可使用药者发生肝硬化;而丝裂霉素可使用药者出现中重度的肝损害。
抗精神病药
此类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等均可损害肝脏。在使用氯丙嗪的病人中会有1%~4%的人在1~4周内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抗癫痫药
此类药物如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等均可损害肝脏。例如在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在治疗头6个月内也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特别是高危病人。
抗结核药
此类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等均可损害肝脏。对异烟肼过敏者在使用该药1~2个月后就会出现严重的肝炎,甚至会发生肝坏死。若把异烟肼与利福平联合起来使用,更会大大增加这类药物的肝毒性。
中成药
何首乌、青黛、千里光、款冬、苍耳子、川楝子、北豆根等具有比较明确的肝毒性。年2月,因可引起转氨酶升高等肝损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修订精乌胶囊、百乐眠胶囊、七宝美髯丸、心元胶囊说明书,这4种中成药中均含制何首乌或首乌藤。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药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