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学服务的对象:广大公众。
2.处方缩写(常考点提炼)
qh
每小时
q4h
每4小时
qd.
每日
qn.
每晚
bid.
每日2次
tid.
每日3次
qid.
每日4次
qod.
隔日1次
Prn或
必要时
St.
立即
Ac.
餐前
pc.
餐后
sos.
3.处方用药与病症诊断的相符性(常考案例)
无适应证用药
①纯的流感或咳嗽,而无明显感染指征,用抗菌药治疗
②Ⅰ类手术切口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超适应证用药
①坦洛新用于降压
②阿托伐他汀钙用于补钙
③黄体酮用于输尿管结石
有禁忌证用药
①抗胆碱药和抗过敏药用于伴有青光眼、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致尿潴留
②伪麻黄碱用于伴有严重高血压患者,易致高血压危象
③脂肪乳用于急性肝损伤、急性胰腺炎、脂质肾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患者,容易出现脂质紊乱
④抗抑郁药司来吉兰用于伴有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的抑郁症患者,可加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4.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学的影响(常考案例)
作用相加或增加疗效
作用不同的靶位,产生协同作用:
①磺胺甲恶唑(SMZ)+甲氧苄啶(TMP)
②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和氯磷定)
③普萘洛尔+美西律
保护药品免受破坏,从而增加疗效:
①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
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③左旋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卡比多巴)
促进吸收,增加疗效:铁剂+维生素C
延缓或降低抗药性,增加疗效:
①青蒿素+乙胺嘧啶/磺胺多辛
②磷霉素+其他类抗菌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减少不良反应
①阿托品+吗啡
②普萘洛尔+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
③普萘洛尔+硝苯地平
④普萘洛尔+阿托品
敏感化作用
①排钾利尿药+强心苷
②利血平、胍乙啶+拟肾上腺素药
拮抗作用
①甲苯磺丁脲+氢氯噻嗪
②吗啡+纳洛酮/纳屈酮
增加毒性或药品不良反应
①肝素钙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右旋糖苷、双嘧达莫合用
②氢溴酸山莨菪碱与哌替啶合用
③甲氧氯普胺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合用
5.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常考案例)
影响吸收
①抗酸类药物中的金属离子(钙、镁、铝、铋、铁等)与四环素类同服可形成难溶性络合物,不利于吸收,影响疗效
②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颠茄、丙胺太林等)可延缓胃排空,增加药物吸收
③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可促进胃肠排空,减少吸收
影响分布
阿司匹林、依他尼酸、水合氯醛具有较强血浆蛋白结合力,与磺酰脲类降糖药、抗凝血药、抗肿瘤药合用,可使后三者的游离型药物增加,血浆药物浓度升高
影响代谢
①肝药酶诱导剂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
②肝药酶诱导剂包括: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依曲康唑、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异烟肼、西咪替丁
影响排泄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自肾小管的排泄,使青霉素的血浆药物浓度增高
6.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作用也不相同:例如硫酸镁肌内注射可用于治疗子痫,而口服则用于导泻,湿敷则消肿。
7.兴奋剂管理
兴奋剂分类
代表药物
代表药物
有蛋白同化作用的药物
甲睾酮、苯丙酸诺龙
促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壮、增强爆发力
肽激素类
人生长激素
刺激肌肉、组织和骨骼的生长发育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刺激血红细胞的生长,以提高血液中携氧量
麻醉药品
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
让运动员能长时间忍受疼痛
精神刺激剂
可卡因
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有欣快感,忍受伤痛,攻击力增强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
麻黄碱
改善循环,增加供氧能力
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
消除紧张心理,增加运动耐力,增强平衡功能
利尿剂
呋塞米、氢氯噻嗪
短时间内降低体重
8.医师用药咨询——降低药物治疗风险(典型案例)
①所有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潜在的致出血风险,须注意长期应用宜适当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B;与抗凝药合用时应监测凝血功能和出血。
②加替沙星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的隐患,并影响肾功能,糖尿病患者禁用。
③氟喹诺酮类药培氟沙星等可致跟腱炎症,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更为危险,甚至导致跟腱断裂。
9.护士用药咨询(常见考点)
不宜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药品
普拉睾酮、洛铂、两性霉素B、红霉素、哌库溴铵、氟罗沙星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的药品
青霉素、头孢菌素、苯妥英钠、阿昔洛韦、瑞替普酶、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奈达铂
药物滴速控制
①万古霉素滴注速度过快可出现红人综合征,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上
②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能引起心跳骤停,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上
③雷尼替丁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心动过缓,罂粟碱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呼吸抑制
④维生素K应尽量选择肌内注射,因其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出现出汗、胸闷、血压下降等现象
需遮光滴注的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钠、硝普钠、放线菌素D、长春新碱、尼莫地平、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10.药品适宜的服用时间
清晨
①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②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索他洛尔等抗高血压药;③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药;④呋塞米、氢氯噻氢、螺内酯等利尿药;⑤硫酸镁等盐类泻药
餐前
①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磷酸铝等胃黏膜保护药;②鞣酸蛋白;③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必利等促胃动力药;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罗格列酮等口服降糖药;⑤阿仑膦酸钠(晨起)等钙、磷调节药;⑥头孢拉定、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利福平等抗菌药物;⑦抗线虫药伊维菌素(广谱)
餐中
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口服降糖药;②酵母、胰酶、淀粉酶等助消化药;③舒林酸、吡罗昔康、伊索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等非甾体类抗炎药;④熊去氧胆酸;⑤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⑥减肥药奥利司他;⑦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⑧分子靶向抗肿瘤药(伊马替尼)
餐后
①阿司匹林、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体类抗炎药;②维生素B1、B2等维生素;③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组胺H2受体阻断剂
睡前
①水合氯醛、艾司唑仑、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等催眠药;②沙丁胺醇、二羟丙茶碱等平喘药;③他汀类的调节血脂药;④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赛庚啶、酮替芬等抗过敏药;⑤碳酸钙;⑥比沙可啶、液状石蜡等缓泻药;⑦西咪替丁(降夜间基础胃酸分泌)
11.各类剂型使用的注意事项(常考剂型)
①泡腾片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否则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②舌下片含后30分钟内最好禁止饮食或饮水;
③缓、控释制剂必须整片或整丸服用。
12.服后宜多饮水的药物
①平喘药: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碱、胆茶碱、二羟丙茶碱;
②利胆药:苯丙醇、羟甲香豆素、去氢胆酸和熊去氧胆酸;
③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安普那韦、洛匹那韦;
④双磷酸盐: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
⑤抗痛风药: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
⑥抗尿结石药:排石汤、排石冲剂;
⑦电解质:口服补液盐;
⑧磺胺类药: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
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⑩氟喹诺酮类药物。
注意:使用时需碱化尿液的药物有抗痛风药、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
13.服后限制饮水的药物
①某些治疗胃病的药物:苦味健胃药、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果胶铋等)、需要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药;
②止咳药:止咳糖浆、甘草合剂;
③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
④抗利尿药:去氨加压素。
14.不宜热水送服的药物
①助消化药:胃蛋白酶、胰酶等;
②维生素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③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
④活性菌类药物:乳酶生、整肠生等。
15.饮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典型案例)
(1)服药后饮酒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氯丙嗪、呋喃唑酮。
(2)饮茶对药效的影响:①因含鞣酸会影响金属离子(铁、钙、铝、铋)、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乳酶生、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生物碱类药效。②浓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加快心率,不但加重心脏负担,且易引起失眠,与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相悖。
(3)脂肪或蛋白质对药效的影响:①脂肪促进灰黄霉素、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②高蛋白食物阻碍左旋多巴吸收,降低疗效;③服用异烟肼时不宜吃鱼。
(4)葡萄柚汁抑制CYP3A4活性,引起许多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平类)、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汀类降脂药、镇静催眠药(三唑仑、地西泮)等。注:葡萄柚汁对氨氯地平没有影响。
16.可导致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利血平、吡喹酮、维生素D。
17.妊娠期使用可致畸的药物
①沙利度胺——可引起胎儿肢体、耳、内脏畸形;
②雌孕激素、雄激素——可引起胎儿性发育异常;
③叶酸拮抗剂——可引起颅面部畸形、腭裂等;
④烷化剂如氮芥类药物——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指趾畸形;
⑤四环素——可引起牙齿黄染;
⑥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循环障碍和灰婴综合征。
18.哺乳期用药
(1)药物的乳汁分泌:①小分子、溶解度大,易进入乳汁;②地西泮脂溶性较强易进入乳汁;③弱酸性青霉素难从乳汁排泌;④弱碱性红霉素易从乳汁排泌;⑤游离状态才能进入乳汁,华法林与蛋白结合牢固,很少进入乳汁。
(2)对乳儿安全的药物:①青霉素类、大多数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②胰岛素对乳儿安全无害。
19.驾驶员用药
引起嗜睡的药物
抗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苯噻
啶)、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出现眩晕或幻觉的药物
右美沙芬、那可丁、喷托维林、双氯芬酸、金刚烷胺、
双嘧达莫、降糖药
导致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的药物
布洛芬、吲哚美辛、东莨菪碱、阿托品、二氢麦角碱、
硝酸甘油、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利培酮
出现定向力障碍的药物
哌替啶、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避孕药
导致多尿或多汗的药物
阿米洛利及复方制剂(多尿)、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北京
降压0号)(多尿)、吲达帕胺(多尿、多汗)、哌唑嗪(尿
频)
20.新药临床评价的分期
临床评
价
分期
阶段
目的
试验对象
样本数
上市前药物临床评价阶段
Ⅰ期
初步的临床
药理学及人
体安全性评
价
观察人体对新药
的耐受程度和药
动学,为制订给
药方案提供依据
健康志
愿者
20~30例
Ⅱ期
治疗作用的
初步评价阶
段
初步评价药物对
目标适应证患者
的治疗作用和安
全性;为Ⅲ期研
究设计和给药剂
量方案确定提供
依据
目标适
应证患
者
多发病≥
例,其
中主要病种
≥例,
要求多中心
即在3个及
3个以上医
院进行
进一步验证治疗
新药得到批
作用和安全性,
目标适
准试生产后
评价利益风险关
应证患
-
进行的扩大
系,最终为新药
者
的临床试验
获批提供充分依
Ⅲ期
阶段
据
上市后
药品临
床再评
价阶段
Ⅳ期
上市后药品
临床再评价
阶段
考察药品在广泛
使用条件下的疗
效与不良反应
普通或
特殊人
群
常见病≥
例
新药四期临床评价的局限性:①试验病例数目少;②试验的观察时间短;③研究对象有局限,特殊人群未纳入;④考察不全面,一些临床考察指标被忽视;⑤管理有漏洞,试验设计可能不严谨。
21.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
推荐强度分级
分级
标准
A级
结果一致的Ⅰ级临床研究结论
B级
结果一致的Ⅱ、Ⅲ级临床研究结论或Ⅰ级临床研究的推论
C级
Ⅳ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Ⅱ、Ⅲ级临床研究的推论
D级
Ⅴ级临床研究的结论或任何级别多个研究有矛盾或不确定的结论
证据分级
分级
标准
Ⅰa
同质RCT(RCT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
Ⅰb
单个RCT的系统评价(可信区间窄)
Ⅰc
全或无病案系列
Ⅱa
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Ⅱb
单个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RCT,如随访率<80%)
Ⅱc
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
Ⅲa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Ⅲb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Ⅳ
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
Ⅴ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独家记忆:
ab规律很明显,a是同质b单个。
级好区分,随机队列和对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