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艾用中药艾条辩证配穴艾灸调理糖

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趋势日渐严峻患糖尿病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每天“把药当饭吃”还要忌口,酸、甜、烂、软的都不敢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养生需要

中医艾灸

调理人体生理机能,稳固血糖

助力广大糖友控制血糖

从此不做小糖人!

糖尿病在中医中名为“消渴症”,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中医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很多病种,都总结出一个调病大法,就是补益阳气、消阴翳、引火归元。

中医解读“消渴症”病因

1、素体阴虚1、先天不足:指在母体体内时,胎养不足导致。2、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所致。3、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4、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2、饮食不节、肥胖1、经常过量吃甜食,损伤脾的运化功能,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2、肥胖者多痰,痰阻化热,导致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3、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长期的情志不舒,则导致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性情暴怒,也会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会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毒邪侵害累及胰腺脏腑,化燥伤津,导致发生消渴病。

艾灸调理糖尿病有成效

艾灸可以修复受损胰岛细胞,激活再生,逐步实现胰岛素的自给自足,服药一天比一天少,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彻底摆脱终生服药。可双向调节血糖,使血糖老老实实地锁定在正常的恒定值范围。

改善组织供氧,对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视物不清、眼底出血等视网膜病变及早期肾病病变及早期肾病病变有明显治疗与改善作用,改善病人消瘦无力、免疫力低下、低蛋白质血证及伤口不愈等。

1、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处。

2、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或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胆俞穴

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二指宽处)。

俯卧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中枢(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4、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脾俞穴

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6、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7、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仰卧取穴。8、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9、足三里10、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以上选取的这组穴位

有理气血,扶补元阳之效

能提高机体防病能力

能有效的修复胰腺,控制血糖及并发症

用艾灸调理糖尿病比单纯吃药打针

效果好

单纯药物调理,停药后病情多有反复

而糖尿病患者灸至正常后停灸

病情基本稳定,临床症状不再出现

所以灸法属治"本”之法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

糖尿病病人如果采用艾灸调理

既能调节胰岛素分泌水平功能

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功能

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明显提高免疫功能

如家有糖尿病患者久治不愈

不妨用艾灸一试!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s/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