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月中国肿瘤防治

4月8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月”在湖北宜昌举办的全国抗癌达人风采大赛颁奖典礼暨肿瘤营养干预工程专项基金启动仪式上,正式启动了!娱乐养老特别联合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启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月活动,活动以全国数百家娱乐养老生活馆近百万娱乐养老会员为依托,在社区开展“远离肿瘤科学补硒行动”。本月我们也将在   1、癌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调养?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有关。祖国医学早在年前的医学文献中就有丰富的记载,认为情志的改变可以使人发病,使人长肿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这七情中只有“喜”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他六种不良心态如果太过会引发疾病,亦可诱发癌症。   抗肿瘤的过程是艰难的,心理的变化也是正常而不定的,我们需要用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以更好的抵御肿瘤,消灭肿瘤。   调整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坚定信念:信念就像大树的根,要从认知上摒弃“癌症不可治愈”“得了癌症就判了死刑”等消极的观念,要坚信自己是可以抵御癌症的,癌症也是可以治愈的,放宽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2.放松身心:放松疗法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中国的气功、太极拳、瑜伽等都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他们的核心要义都是“静”,心若沉浮,浅笑安然。   3.转移注意:癌症患者往往集中精力于病情及可以带来不良情绪的问题上,如经济负担、子女赡养、老人照顾、人际关系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鼓励病人培养相应的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工等,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爱好中来,不良情绪会逐步得到改善。鼓励患者积极的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回归工作,回归生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会让自己放轻松很多,更有助于病情的治疗与恢复。

  2、癌症患者如何应对疼痛?

  癌痛,是很多癌症患者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我国癌痛的发生率为61.6%,其中50%的疼痛级别为中度至重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癌痛患者有时无法入睡,可能因为剧痛而导致思维不清、人格改变,可以不计一切只求能止痛。如果无法止痛,有些患者甚至可能采取轻生行为,因为对他们来说,死亡反而成为了解脱。但许多患者和家属因为对癌痛了解不足,尤其是家属无法亲身感受到癌痛之强烈,又被一些关于癌痛治疗的误区所影响,拒绝科学的镇痛治疗。其实有效止痛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抗病能力,也会增强患者战胜肿瘤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吗啡等止痛药并没有那么可怕,研究表明如果癌症患者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消除疼痛,发生“成瘾”是比较罕见的,目前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低于万分之四。此外,阿片类药物没有极量或者封顶的限制,只要规范化应用,根据患者所需,逐渐增加剂量,是安全的。所以对于中、重度癌痛的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止痛治疗是不会加重病情的,止痛治疗是癌痛病人的首选治疗。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只有止痛了,患者的不舒服感减轻了,才能更有信心的治疗。如果是继发性原因,除了应用止痛的一般性治疗外,还应该针对其障碍加以处理。例如由于长期制动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往往伴有关节疼痛,此时积极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缓解此类关节疼痛起关键作用。   此外,医生还可采用言语加药物的暗示治疗。这种治疗主要针对一些病人关心的自觉症状,如疼痛、咳嗽、胸闷、腹胀等。用药前给病人说明这种药物的特性,对缓解某一症状的特殊效果,让病人相信该药能解除他的痛苦,然后用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也可以是安慰剂。临床发现,这种言语加药物的暗示治疗对缓解症状,特别是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3、肿瘤患者症状管理重要吗?

  伴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增长,大多数肿瘤患者都会有很多症状,有些症状是疾病引起的,有些症状是治疗相关的,它们都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近代肿瘤学科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代表患者的治愈效果和康复情况。因此,在癌症护理中症状管理十分重要。   癌症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觉的一些异常或病理改变,例如乏力、头痛、恶心等。症状反映出机体功能的改变,同时也是大多数患者最初就医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判断患者的机体功能,治疗缺陷以及后续治疗效果。而抗肿瘤治疗也会导致诸多躯体功能障碍,例如癌痛、营养不良等,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影响。而症状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认为,如果患者的症状得不到缓解,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或者提前终止治疗。   而症状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减慢或阻止这些症状的出现。“理论知识”“照护技能”“情感支持”三者结合是非常有效的症状管理方式。患者对症状管理的依从性也是影响管理结局的关键因素。   所以在肿瘤治疗中应提倡症状管理,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鼓励患者报告。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及早地恢复健康,拥抱美好的生活。

  4、是不是吃的越好,肿瘤长得越快?

  经常碰到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以素食为主,并认为“得了肿瘤不能吃太营养的食物,否则肿瘤会长的快”。   但实际上肿瘤细胞的生长跟患者吃多少营养并无关系,肿瘤细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抢夺正常细胞养分,即使患者营养不良,癌细胞照样增长,饥饿只会让患者身体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恶化,严重的营养不良还会进展为癌性恶液质。   肉类、鱼类、蛋类、奶类、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是组织细胞修复的重要原料,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的结果,癌症患者膳食热量至少应比平时增加20%,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在没有营养支持的情况下,最先受不了的是正常细胞,同时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结果只能是正常细胞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更可怕的是,营养摄入不足加上本身消耗的增加,很容易使人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差。反而有许多患者因营养状况良好、无恶液质状态而长期存活。   只有补充充足的营养,才能有体力接受治疗,同时有研究表明合理的营养治疗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5、肿瘤患者需不需要吃补品?

  我国著名肿瘤学家、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把抗击癌症比喻成带兵打仗,用《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肿瘤做斗争,首先要“知己知彼”,正视自己的“敌人”—病情,做到不害怕、不轻视,准备与癌细胞的“持久战”;其次要“养精蓄锐”开展战斗,癌细胞就是入侵身体的“掠夺者”,要与之抗争需要有兵马—“药物治疗”,带兵打仗更需要有好的粮草--营养。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营养补充,提高人体的体质,才能有战胜癌症的力量。   肿瘤患者需不需要吃补品呢?答案是需要,但是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有用的补品。实际上,肿瘤病人的营养是一门科学,有严密的科学基础、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营养支持应用于肿瘤病人既达到了改善营养、免疫及生活质量的目的,又有对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对于患者来讲,有时日常膳食摄入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这个时候就需要额外补充营养来保持患者的体重。由于营养知识不足,肿瘤病人往往迷信“冬虫夏草”“燕窝”“人参”“灵芝”等贵重补品,实际上,这些东西能提供的营养有限,又会影响正常的饮食,反而不利于患者的营养支持,且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所谓的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真的有抗癌作用。

  6、什么是发物?得了肿瘤是不是就不能吃发物?

  所谓“发物”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说法,指能引起旧有疾病复发或新有疾病加重的食物,如有记载鹅肉、鸡肉、狗肉、牛肉、海鲜等属于发物。许多患者虽想食用,却又担心引起肿瘤复发,所以敬而远之。   关于“发物”与肿瘤的关系其科学性还有待考证,然而能否引起肿瘤的复发,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至少到目前为止未见明确因食用发物而导致肿瘤复发的病例,因此,这些信息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肿瘤是否扩散与肿瘤细胞的内在基因调控有关;而“发物”通常是指会加重或者诱发一些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急症和肝炎等)的食物,如果患者不是过敏体质,又没有上述疾病,则可以适当吃一些。   实际上,上述动物肉、蛋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能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体能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盲目忌口只能使病人的营养状况日趋恶化。   肿瘤病人的忌口应该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完全素食不利于肿瘤病人,荤素搭配才是最佳选择。

  7、肿瘤患者应该怎样吃?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七八成饱的饮食原则。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平衡膳食,粗细搭配,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每天建议摄入:奶类及奶制品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蔬菜类-克。水果类-克,谷类及杂豆-克,水1毫升。增加餐次,多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牛奶鸡蛋,鱼肉大豆制品)。   中医学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体现了很多饮食彼此配合互相补充的饮食平衡主张,也提示偏食往往使营养失衡,不利于健康。   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物类摄入,谷物可以提高主食中维生素B、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成年人每天摄入-g为宜。   适当的多吃鱼、禽肉、蛋类,减少红肉的摄入,尤其是对于放化疗和胃肠道损伤的患者,建议制作软烂细碎的动物性食物,但不可放纵自己“敞开肚皮”大吃鱼肉。   蔬菜水果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极低,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膳食纤维和重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针对癌症患者,建议按照正常任每天的摄入量,所以有必要吃足够的蔬菜水果。   豆类及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富含矿物质和植物甾醇,不含胆固醇。其他豆制品按水分含量算。如果豆类和谷类一起食用,可以通过蛋白质互补从而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传统煎炸油烟重,制作出的食物含油脂过高,且在制作过程中,油温过高易分解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使食物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建议多采用蒸、炖、温拌、白灼制作,并且尽量做到少油、少盐、无糖。   不主张多吃的食物以动物脂肪为主---肥胖与大肠癌、乳腺,建议少吃煎炸烧烤的食品,少吃腌制食品---会直接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如腌肉/鱼、火腿、咸菜、香肠、腊肉、烟熏肉等。此类食品本身高盐,食品安全风险高,不推荐食用。如需食用,必要高温加热做熟,少量食用。   不吃霉变的食品---黄曲霉素。推荐新鲜肉、鱼、蛋、禽,加工直到熟透。熟的肉类只能在室温下放2个小时,太久就会造成大量的细菌生长,如不知道加工和储存情况,应该避免。如果条件允许,推荐在家自制,并且做好后及时放冰箱,再次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8、肿瘤患者如何应对化疗副反应?

  通俗来讲,化疗就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增殖较快的细胞,由于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增殖更快,因此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敏感,更容易被化疗药物破坏细胞结构,阻断细胞增殖。然而,化疗是把双刃剑,它无法识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所以化疗药物除了可以杀灭癌细胞外,体内正常生长分裂的细胞也会受害,如肠道黏膜细胞、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等,从而导致各种副作用。   应该说,化疗的毒性反应是全身性的,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血液学毒性(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肝肾毒性(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神经毒性(手脚麻木、感觉异常)、皮肤毒性(脱发、皮疹、色素沉着)、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乏力等。   化疗的毒性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反应又不太一样,这主要是由患者个体差异、化疗方案的不同造成的。但是通过一些手段积极处理,大部分的化疗反应是可以控制和减轻的,而且绝大多数肿瘤内科医生均已熟练掌握了预防和处理化疗不良反应的技术。如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就要少量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同时营养要充足,合理膳食搭配,要确保蛋白质、维生素、能量的摄入。又如化疗期间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等血液学毒性,临床上已经有成熟的升白细胞、升血小板、补血等治疗措施,就要定期复査血常规,及时处理。   一般化疗结束后副作用就会慢慢消失,且化疗副作用跟化疗是否有作用并没有必然关系。

  9、肿瘤患者治疗后如何随访复查?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它的治疗之路很漫长,也很复杂,不是治疗结束了,就可以不管不顾了。需要我们定期的按照医嘱及时返院复查,以便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目前,国内已经建立对肿瘤患者治疗后随访复诊制度,医院开展得较为普遍。   那么,肿瘤病人治疗后的随访复查有什么目的呢?首先,随访复查时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治疗。某些肿瘤在手术、化疗、放疗结束后,仍需要进行一些长期的综合治疗,例如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综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其次,随访复查能够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病灶。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后就治愈了,但恶性肿瘤就不一样了,治疗后仍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定期的随访复查能够及时发现复发转移病灶,从而进行针对性地早期干预和处理,以提高治疗疗效。最后,随访复查对患者来说还有心理治疗的作用。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也是有很大。人们常说得癌症的患者大部分不是没有治疗,也不是治疗无效,而是被自己得这个疾病给吓死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肿瘤治疗这一个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癌症患者在随访复查时,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对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这种乐观的情绪会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肿瘤病人治疗后的随访复查应该多久进行呢?随访复查应该有一定的周期,按期进行。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高峰期在五年以内,尤其集中在治疗后两年之内,所以这个时间段,需要密切随访复查。一般来说,恶性肿瘤治疗结束后,两年以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三到五年,每半年复查一次;五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或者每年常规体检时,增加跟肿瘤相关的检查项目。国内已经建立对肿瘤患者治疗后随访复诊制度,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随访复查的项目取决于恶性肿瘤的类型以及肿瘤容易复发转移的部位。首先是区域淋巴结,区域淋巴结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例如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锁骨上下区淋巴结等。其次是肿瘤全身转移情况,绝大部分肿瘤容易转移到肺、肝、骨,有些肿瘤容易转移到脑,这些部位是重点   10、肿瘤患者如何正确面对生活?

  面对癌症,我们要不恐慌、不盲从。会出现各种情绪障碍,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又会进一步妨碍他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工作等社会功能。反过来,社会功能的减退或丧失、严重的心理障碍又会通过心理生理机制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癌症的发展。因此,治疗癌症就要从纠正人性偏差、重建人性协调着手,在尽可能清除病灶的同时,既考虑怎样解除病人心理障碍,又考虑到病人将来的社会生活。首先,对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应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帮助身体产生免疫力:藉此加强治疗的功效。   2、与了解自己的人接触、倾诉等,藉此抒发感受,稳定惰绪。   3、积极面对疾病,以最好的健康和心境对抗癌症。   4、培养幽默感,娱人娱己,不但可消除紧张,引发笑容。欢笑对身心均有益处,可调节过低或过高的血压,更可促进激素和抗体的产生。   5、若发觉自己不能继续以往的工作,可考虑为自己订立一些简单的目标以建立自信。例如参加义务工作,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为自己计划一个健康和营养均衡的食谱,学习松弛自己和做适合自己体力的运动等,按部就班逐步把目标实现。   其次,家人的帮助对于患者战胜肿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肿瘤患者的家属首先应当积极引导,树立信心。肿瘤并非是绝对不能治愈的。即便是晚期的恶性肿瘤,通过科学的治疗及乐观上向的精神态度配合以及合理的体育煅练等手段,长期带瘤生存的例子也并不少见。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经验,与病人统一战线抵抗肿瘤。当我们得知自己的亲人,甚至是自己的挚爱不幸患上了肿瘤,一定会一时不知所措,犹如晴天霹雳。会悲痛的大哭,会悲愤的自责。在悲伤过后,我们一定要尽快调整心情,调整状态。我们是患者的天,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要比他们更加的坚强,更加的有信心。

  1、让病人慢慢去接受和整理心情,家人不宜过多干涉病人的生活,给予适度时间和空间。尊重病人有宁静的时刻,若亲友担心的话,不妨坦诚相对,互相表白内心感受,使双方更了解。

  2、让病人抒发其感受。若病人哭泣,不要劝阻,以平静的心聆听,表示了解与支持,分担病人的各种感受和反应。

  3、对于已婚的人,配偶的精神支持是最正面及最重要的力量。患者的配偶必须流露对患者的关怀和爱。

  4、探病时,必须准备多停留一刻,不要来去匆匆,这才能分担病人的心情。

  5、提供实质上的支持。如主动暂看管小孩、代购买基本的日常医院复诊,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文章来源:中国抗癌协会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yz/8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