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
病史介绍
患者,男,54岁。
KPS评分80。
.05.27以“进行性消瘦”起病为主诉入我院,1月内体重下降8Kg。
既往体健,吸烟饮酒史多年。
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NEU、PLT均未见明显异常,Hb:g/L。肝生化:ALT、AST、ALB正常,TBIL:19.0umol/L,DBI:8.7umol/L,IBIL:10.3umol/L。肿瘤标志物:AFP:3.08ng/ml,CEA:3.9ng/ml,CA19-9:.0U/ml。胸腹部CT检查:胰体尾部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欠清,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肝实质内见多发低密度灶,大者直径约25cm,边缘模糊,轻度强化;
腹腔腹膜后可见肿大淋巴结。
胸腹部CT检查胰腺占位穿刺活检:腺癌。胰腺占位穿刺病理检查诊断
.05.31胰腺癌(cT3N1M1Ⅳ期);肝多发转移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KPS评分80。诊疗经过
一线治疗(.06.04-.06.25):AG方案+尼妥珠单抗化疗2周期(白蛋白紫醇mgd1、8q3w,吉西他滨2.0gd1、8q3w,尼妥珠单抗mgqw)主要AE:Ⅰ级骨髓抑制,Ⅰ级乏力。疗效评价:2周期PR。影像学检查.07.27-.11.02:AG方案继续化疗4周期(白蛋白紫杉醇mgd1、8q3w,吉西他滨2.0gd1、8q3w)主要AE:Ⅰ级骨髓抑制,Ⅰ级乏力,Ⅰ级转氨酶升高。疗效评价:6周期PD。影像学检查:肝转移,较前进展;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较前进展。影像学检查二线治疗(.11.28-.02.20):FOLFIRINOX方案化疗6周期(奥沙利铂mgd1,伊立替康mgd1氟尿嘧啶0.75gd1,氟尿嘧啶4.5gciv46hq2w)。主要AE:Ⅰ级乏力,未见明显骨髓抑制及化疗相关肝损伤。疗效评价:3周期SD。影像学检查疗效评价:6周期PD。影像学检查:肝脏病灶较前进展。影像学检查目前诊断(.03.21)胰腺癌(cT3N1M1Ⅳ期),肝多发转移,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KPS评分80。基因检测:微卫星检测:MSS。CPS评分1分;TPS评分0。BRCA全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未检测到致病、疑似致病及意义未明基因突变。三线治疗(.03.27-.05.06):雷替曲塞联合尼妥珠单抗方案化疗3周期(雷替曲塞4mgd1Q2W尼妥珠单抗mgd1QW)主要AE: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尚未评效。病例小结
01
该病例一线治疗使用AG+尼妥珠单抗,二线治疗使用FOLFIRINOX,一、二线治疗失败后,用于胰腺癌三线治疗可选择的药物较少,该病例使用雷替曲塞+尼妥珠单抗进行治疗,目前稳定,可使用该方案继续治疗。
02
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化疗仍占据最重要的地位,PD-1/PD-L1在胰腺癌的临床试验中初步尝试效果较好,也许会成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的新希望。
责任编辑丨猫爷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