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猝死,你所不知道的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我们频频听到各种猝死的消息,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为什么死神却悄然而至?关于猝死你又了解多少呢?了解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预防措施,以及急救措施,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一些悲剧的发生。而中枢神经系统在猝死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下面介绍3种易猝死的神经系统疾病。猝死(Sudden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有报道称在中国,每年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其中2/3是没有相关病史的健康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猝死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猝死率其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这和心脑血管疾病较多有关。

年轻人猝死可能有以下2个原因:

1、年轻人可能有基础性心脏疾病

部分年轻人因为忽视体检、或者有早发心脏疾病家族史却没有重视,可能忽略了自身的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从而导致猝死。

2、年轻人容易发生情绪激动、过度兴奋

一些年轻人心高气傲,容易在发生问题时过于偏激、愤怒甚至产生暴力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体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哪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猝死?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年-年发表的采用尸体解剖确定猝死患者的病因的相关文献,结果篇文章中,有14篇文章统计了死亡原因,其中10篇文章统计了神经系统的具体疾病。文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猝死病例总数的11.6%~17.7%,占成人猝死的第二位、小儿猝死的第三位。引起猝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脑出血,其次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再次是颅内炎症和肿瘤,以及脑卒中、癫痫、晕厥等疾病。部分患者死前可有不同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轻度外伤等。此类患者发病之前身体往往无明显征兆,发病突然,伴有剧烈头痛、呕吐,应尽量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医院抢救治疗。最易导致猝死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01脑出血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性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而导致的脑部出血,它的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在急危重症中,心脑血管的病死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由于脑出血的风险较高,所以对于脑部的急性出血的发病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而引发脑出血的原因又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情绪的影响或者是血管的老化,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脑部出血。而高血压病患者更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02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其中的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因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束损伤及小脑症状,如眩晕、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等,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脑梗来袭时,身体会出现这2种症状:

症状一:经常性头晕

当人体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小脑和脑干等平衡神经组织,患者会突然感到眩晕,站立不稳,甚至会晕倒在地,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跌倒。这是脑梗发作前的典型征兆,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这种情况,医院检查。

症状二:肢体麻木

手臂或者腿突然感觉麻木、没有力气,或者发生癫痫样的抽搐;一侧的脸部、手足或者唇舌突感麻木,或者出现嘴歪、不自觉流口水等症状,这是侧颈内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大脑皮层中央前后回流所致。

03癫痫癫痫猝死主要需与癫痫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导致的死亡相鉴别,也需与脑血管疾病等癫痫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鉴别。总得来说癫痫猝死是癫痫患者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但又非癫痫发作直接导致的死亡。有研究结果表明,癫痫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4倍。癫痫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最常见于20~45岁的青年人,尤其对于幼年伴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其猝死发生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7倍。也有研究发现,癫痫患者65岁以后猝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几乎所有癫痫猝死的相关研究都认为,频繁的强直阵挛发作有导致患者猝死的高风险,尤其对于男性、幼时(16岁)有过发作史、癫痫病程长(>15年)、合并有症状及智能障碍的癫痫患者。此外,老年人由于特殊的生理状况及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更容易诱发急性癫痫发作和SE,存在发生癫痫猝死的高风险。由于癫痫发作是导致癫痫猝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癫痫发作可明显降低癫痫猝死的发生率,抗癫痫药物是目前控制癫痫发作的首选方法,是减少癫痫发作和降低猝死的关键因素。一天中什么时间段容易猝死?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之后,精神抖擞,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我们总能看到公园里很多晨练的身影,跑步、打球、快走....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清晨才是人体最危险的时刻!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清晨死亡人数占一天总死亡人数的六成。清晨不单单是心脏病的高发时段,更是猝死的高峰时段。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清晨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像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都高发于清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早晨是交感、副交感两种神经系统的转化时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痉挛。另外,清晨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低,血液粘度较高,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生理惰性大,起床后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会使心脏负担突然增加,心血管意外风险增高。这9个前兆是“猝死”留下的一线生机01胸痛

胸痛最危险、最多见的情况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实,胸痛不仅限于心脏病,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胸痛。只要是胸痛,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心脏病,这样一般就不会漏掉了。但是如果心脏病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往往就不会引起重视,这就很可能把急性心肌梗死给漏掉,而导致猝死。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和不典型的表现,我将在下一章进行详细的介绍。

02心慌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心源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应当及时就诊。03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往往也是很危险的,如急性左心衰、重症哮喘、气胸等都能导致呼吸困难,可迅速危及生命。04剧烈头痛平日有高血压的患者突然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可能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很容易导致猝死。05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患者会有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等症状。有些脑卒中发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需要多加留心。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早识别早治疗。06昏迷

患者突然发生昏迷,也就是“怎么叫也叫不醒了”,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低血糖症、各种急性中毒等急重症。

07抽搐

可能是癫痫大发作、癔病、小儿高热惊厥等,也可见于心脏骤停的瞬间。很多有心脏病的老年人长时间做一件事,比如打麻将,再加上天气闷热、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出现抽搐、满头大汗、脸色发白,继而出现猝死。也有年轻人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突然的剧烈运动导致抽搐,继而出现猝死。

08急性腹痛

可见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等,上腹痛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宫外孕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均可迅速危及生命。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和严重的肺梗死等,这类腹痛的患者可发生心跳骤停。

09窒息

可见于气道异物阻塞、喉头水肿、颌面部及颈部损伤等,因为肺部与外界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发生缺氧。患者可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呼吸和心跳停止等。

防猝死,做自己的守护者01避免吃得太咸、太甜

“口味重”不仅会升高血压,同时还会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摄入过多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的发生风险会大大增加。虽然值班过后,吃点甜的咸的能给味觉一定的满足感,但是医生的心血管也是接受有度。

02别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液循环减缓,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无论医生是在学习还是在写报告,时常站起来走几步,更有利于开阔思路。

03减少大量喝酒和咖啡

酒精和咖啡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对于长期酗酒的人而言,酒精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心衰。值夜班困了,多一会小睡,少一杯咖啡。

04不要暴饮暴食

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因此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会大幅度减少。所以,对于本身供血不足的患者而言,一顿饱餐很容易诱发心梗、脑梗。即使医生平时休息时间再少,也要慢点吃饭,小口喝水。

05戒烟长期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纵使医生平时工作压力大,也要用运动或听音乐等方式舒压,减少烟草的摄入。06摆脱心情的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的大敌,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心情抑郁的人睡眠质量通常会很差,此时心脏得不到休息,血压、心率都会升高,对健康非常不利。身体常是心情的“晴雨表”,别让心情的“感冒”引起了身体的炎症反应。

图文、排版:王童

审核:蔡志友、张兰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推荐阅读

医院两江新院神经内科开科啦!

"拍片",到底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

所有人

两江院区全面开诊义诊活动~开始啦!

医院两江院区全面开诊,神经内科免费送您半年大礼包......

你该知道的脑卒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zd/1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