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你不知道的ICU门口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129/5888067.html

连续日更:天

3XA

昨天字节跳动28岁员工猝死的新闻上了热搜。

距离B站员工猝死,仅仅只有16天。

几乎整个保险圈都在写,

要好好配置寿险,只有寿险才能帮你解决猝死后,家人的生存、房贷、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教育等等问题。

毕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字节那样的赔偿能力。

虽然我也是保险从业人士,

但我不喜欢恐惧营销,所以我们偏偏不聊寿险,甚至不聊保险。

我给你讲讲,你不知道的ICU门口。

因为本人大学是学医的,医院实习过。

目前我从事保险行业,先生从事医药行业。

我们的学习经历、从业经历,注定我们这个家,见证过很多ICU门口的眼泪,聆听过很多病房隔壁的哭声。

很多人以为猝死是意外。

其实不是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的直接原因绝大部分是心源性猝死。

也就是心脏突然间出了问题,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

人会感觉到突然间,胸口难受(不一定是疼痛),甚至可能是腹部难受,有点喘不上气,心跳很快,头晕恶心,也很可能眼前一黑,直接倒下去。剩下的抽搐、大小便失禁,可能就都是你意识不到的事情了。

没事的,我描述这些症状,不是为了让你对号入座,感觉到浑身不舒服。

而是一个警醒,它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剧烈,甚至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胃不舒服,喝点水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其实它可能完全猝不及防,很快就失去意识,在你想到要求助之前。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非心源性猝死。

可能是因为脑出血、肺梗死、急性胰腺炎、主动脉夹层、电解质紊乱等等。

这些名词不用记的。

他们的表现症状各不一样,有的可能是一瞬间,有的可能是剧烈腹痛、剧烈胸痛,这种时候,我们通常会有强烈的求助意识,至少你知道,自己是出了问题的。

为什么我们近几年,越来越多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新闻?

家族遗传病可能是一方面原因,比如一些人本身家族就有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家族遗传史。

相应的,他们携带某些基因,或者患病的概率,本身就要高很多。

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很多人“以为自己身体很好”,所以不断透支。

高油高盐高热量的不健康饮食,身体超负荷运转,承担太多的压力,已经让我们的身体经年累月不堪重负。

而长期熬夜、不规律作息,甚至高强度运动,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一定要说和工作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就是普遍存在,工作强度高、加班多、内卷严重的特点,甚至天天熬夜,周周通宵。

这也是很多人,特别害怕去体检的原因。

只要我不去检查,四舍五入约等于没有问题。

这不是鸵鸟吗?

我猜,肯定会有人说,你以为我想加班想熬夜想通宵吗,还不是因为要赚钱要养家。

没错的。

这就是你自己的权衡了。

还是我之前最喜欢算的概率问题。

比如正常人猝死的概率是1%(只是举例,数字是我编的)。

熬夜会让猝死概率显著提升,比如提升到1.01%(这个数字也是我编的)。

1.01%也不算很高嘛,看起来好像一时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那你试试熬夜天呢,猝死概率就变成了1.01%^=37.78%。

如果熬夜2年呢?3年呢?10年呢?

只要熬夜次数足够多,时间足够长,猝死的概率就会变得非常大。

简单地说就是,迟早的事。

再小的概率,都经不住时间的“复利”考验。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与人们聊到生死。

很多人的对于死亡的态度似乎颇为“超脱”,觉得反正也没啥钱,真要得了绝症,就不治了,剩下多少钱旅游一圈,然后回家等死。

我碰巧接触过很多癌症病人,可以跟你聊聊生命最末期的一些情况。

癌症在我们看来,除了甲状腺癌,晚期的癌症,基本上都属于绝症的范畴。

也就是说,到了四期,花钱治疗,也大概率只能延缓,不能根治。

医学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医学可以治病,但不能改命。

很多人知道这一点,所以选择放弃治疗。

比如我的爸妈,就曾交代过我,生命的尽头,拒绝无效的抢救。

但在我们国家,终末期的抢救率依然是很高的。

并不是病人求生的意愿,而是家属们希望能尽心的祈求。

家人,永远希望你能多活哪怕一秒,无论为了这一秒,要花多少钱。

在家人看来,你的生命,不需要有多少意义。

只要活着,只要躺在那里能喘气能吃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所以家人常常无视本人的意愿,争取更多活下来的机会。

是大家不尊重本人的意愿吗?

不是的。

大概率是,本人已经无法表达出来了。

疾病的终末期,远不可能如我们期望的一般,用剩下的钱去周游世界,见完所有的好友,做好最后的告别,然后躺椅上,夕阳下,默默地离开世界。

不是这样的。

疾病的终末期,人会伴随剧烈难忍的疼痛,骨瘦如柴的身体,或者大腹便便满是腹水,或者呼吸困难满是胸水,或者长期卧床一身褥疮,或者被疾病长期折磨精神萎靡。

总之,没有任何可能是一副光鲜亮丽的样子。

也没有任何可能有一丝力气能周游世界。

唯一的可能,就是痛苦地躺在床上。

毫无例外。

死去,是痛苦的。

那治疗呢?

治疗也是痛苦的。

即使我们认为最先进的靶向药、癌症特效药,5年生存率可以有效提高。

但,药物不只杀死癌细胞,它同样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的药物副作用,只是皮疹、口疮,而有的药物,可能造成肝损伤、肾损伤。

疼不疼?肯定疼。

难受吗?肯定难受。

毕竟杀敌一千,自损五百。

有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既能高效治病,又不对自身有任何损伤呢?

不好意思,没有。

我们的科学水平,就如同在沙滩上捡石头的孩子。

他捡起一颗特别好看的,很是开心。

却不知海里,尽是它想不到的瑰丽。

这不是医生的问题,也不是科学的问题。

这是人类的问题。

所以,回到我的观点,医学可以治病,但不能治生死。

用我们老师的话讲,你可以修好一个洞,但是要倒的却是一面墙。

不必责怪医生开了太多检查,不必责怪医生没有尽力抢救,不必责怪医生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百度懂的并不比医生多。

你我皆是凡人。

而人类,生而有命。

我们中国人其实很缺乏生命终末期的教育,也就是死亡教育。

我们的文化就是如此,愿意谈生,但讳谈死。

而我真的希望,我们的文化中,我们的教育中,多一点对于死亡的教育。

关于死亡是什么,

我们要如何看待死亡,

对于亲人的离去我们该怎么办,

为了减少死亡带来的伤痛和经济负担,有哪些有效的做法。

在我看来,真正有效的做法是——

惜命。爱惜自己的身体,远离可能致命的危险。至于规律作息和饮食,这个自不必说。你不爱惜自己,谁也救不了你。

懂一些医学常识。不是为了跟医生唱反调,而是为了提醒自己,什么情况是必须要求助的,再拖可能命就没了。知道这个是最重要的。

配置好保障体系。社保、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等。保险不能治病,但能解决经济问题,至少有钱看病。

存钱。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也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论用什么方式,基金股票也好,储蓄险也好,理财也好,存下来别嚯嚯完就行。

如果你乐意,还可以考虑器官捐献。留下一个器官、一对角膜,身体力行地帮到另一个生命,是件有价值的事情。

别无他法。

只有在死亡到来的时候,平静地闭上眼睛。

▂▂

欢迎扫描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zuz.com/yqsszd/10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